口本报记者 孙争光 李学军
今年4月份,歙县北岸经济开发区被省政府批准筹建。近日,记者来到北岸镇,所见所闻令人欣喜:这个皖南首个坐落在乡镇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正迎着朝霞振翅欲飞。
在现有园区二期板块嘉城矿业蛇纹石深加工规划区,项目负责人康成儒正忙着指挥工人铺设下水道,为新加工生产线年底建成投产作最后准备。他介绍,项目已投人2000多万元,建成后将是国内从事蛇纹石加工和综合利用领域规模最大的企业,年税收可达2400万元。
与嘉城矿业毗邻的是弘毅纺织品公司,他们刚从一期园区搬过来不久。董事长潘国芳七八年前从江苏老家来北岸投资兴业,由于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原有厂区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了。新厂区已建成的两个车间内,一个机声轰鸣,另一个在安装调试机器。“今年销售收人已超过8000万元,肯定能过亿,明年要到1.5亿元。”潘国芳意犹未尽,非拉着我们去他办公室看企业全貌图~~他们还要再建4个车间,永久扎根北岸。因为这里投资环境优、人脉资源好、交通又便捷,让他这个“新北岸人”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北岸镇党委书记胡小马介绍,利用毗邻浙江的区位优势,在徽杭高速公路边建设园区承接产业转移,从2003年自筹资金建设园区以来,在市里县里的大力支持下,北岸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已有人园企业1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现正加力加速,构建以徽杭公路为发展轴线,以呈村降村、蔡坞村现有园区二期为南区组团,发展铬矿、蛇纹石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等产业;以现有工业园一期和大阜村为中区组团,发展环保、纺织、木制品加工、机电等产业;以北岸村为北区组团,发展汽配、电子、轻工等产业的“一轴三组团”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升格后的开发区征地建设已获省有关部门批复,镇里注册成立了城投公司,明年计划投人1.5亿元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为确保在较高起点上向前推进,开发区建设始终坚持“三个集中”和“三个围绕、一个不上”的原则,致力打造低碳园区,重点发展环保、轻纺、生物技术、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园区一期内的绿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环保技术研发和装备生产的企业,其主打产品垃圾无害化焚烧炉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3项,并通过了“安徽省高新科技产品认证”,市场辐射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小城镇、农村和风景名胜区,产品供不应求。
省级扩权试点镇、省级经济开发区,两项殊荣极大激励着北岸人大发展的信心和热情。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发展工业、致力民生……干起工作来“人人有激情、时时在状态”。不光是镇干部,连潘国芳也笑称他是“北岸的形象大使”~~只要一出去,他就不停地宣扬北岸。经他牵线搭桥,天津佳丝毛纺7月份正式落户北岸。齐心协力出实绩:1至10月份,全镇新签招商项目8个,协议资金近4亿元;总投资10亿元的露镁得矿业、投资1.25亿元的蓝贝车业等一批项目明年初将开工。
筑起金巢引凤来。在与胡小马交谈的短短时间内,我们的采访就被来自上海、萧山的客商打断了两三次。里里外外忙进忙出的他满脸笑开了花:开发区5年内力争100家规上企业人园、产值达30亿元、实现税收1亿元、吸纳5000人就业。
新闻推荐
近日,家住歙县岔口镇大坑源村的老人吴某,一大早就来到深渡派出所的户籍室,要求民警尽快给她办理二代证,她急着赶车去歙县看望生病住院的丈夫。民警热情地接过老人户口本,迅速为她办妥了手续,吴某...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