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年来,歙县以加快建设生态经济体系为核心,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向生态亲和型转变,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转变,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经济格局。
做大生态农业。该县围绕茶叶、蚕桑、黄山贡菊、果品等优势农产品,加速农业基地建设,新增省级“一村一品”示范基地2个,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5个,良种茶园3000亩、山核桃3000亩、杨梅1500亩、葡萄基地1000亩;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6家、17家,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70个。
做强生态工业。该县按照“搬迁、聚集、升级、循环”的原则,启动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将现有化工企业聚集到循环园区内发展,实行“统一供热、统一供水、统一仓储、统一治污、统一排放”的科学管理,达到既节能又生态的目标。该县还紧紧围绕汽摩配件、机械电子、新型材料、服装纺织等主导产业,先后引进晶松薄膜等一大批技术含量高、设备先进的低碳产业项目入驻开发区,同时引导园内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推进园区产业升级,致力将县经济开发区打造成生态环境优良的新型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区。
做美生态县城。该县充分利用“五峰拱秀,六水回澜”的地貌特征,按照“绿满滨水、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的地域魅力要求,以徽州府衙段古城墙为历史大背景,兴建了黄宾虹、陶行知、张曙等一批以歙县文化名人为主题的文化公园,以山水滨江为衬托,兴建了紫阳、新洲、新安等一批滨江绿地景观公园,使古城融入山水之中,尽显古城风韵,初步形成了“绿地系统纵横通透,环境质量优良舒适,城市文化特色鲜明,城市形象日益突出”的现代山水桥园林城市发展格局。目前,该县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40.6%,绿化覆盖率46.5%,人均公共绿地25.6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率70%。
开发生态旅游。该县充分挖掘、整合山水、文化、历史等资源要素,把生态观念和生态文化融入到旅游的各个环节,积极打造“生态、休闲、养生”的生态旅游品牌,逐步使生态旅游成为接轨杭州、上海,参与长三角经济合作与交流的有效载体。
目前,歙县的生态建设之帆已经扬起,绿色发展之船已经起航,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正驶向美好的未来。·方立锋·
新闻推荐
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首部以陶行知为人物题材的传记式电影《陶行知》,11月11日起在皖南行知故里——歙县取景拍摄。 影片已于11月5日在上海开机,片长90分钟,拍摄地包括上海、南京、...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