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文生
汪冬莲和我算是同行,都是吃媒体这碗饭,都是做新闻的,共同语言多,沟通起来自然快些。当然在京城见到黄山的老乡,又多了些亲切感。她披肩的秀发,深色的裙装,质朴干练的样子,给我留下了深的印象。汪冬莲目前为人民在线总编助理,人民网资讯部副主任,金报电子音像出版中心副主任。在京城历经十几年打拼,有这个样子,也是一步步地干出来的。
1995年,她从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分到了中国土地报社即现在的中国国土资源报社。春节回来过年,顶头上司很是人文关怀,让她顺便采访,这样路费可以给报销掉。汪冬莲心存感激,很当回事地做了。临近春节的火车上挤满了人,南来北往的人多是回家过年的,都是归心似箭,年的气氛从人们相互的笑谈和大包小包里漾溢出来,也强烈地感染着汪冬莲。这是她参加工作后的第一次探亲,母亲和家里亲人翘首相盼的面容,不断地在她头脑里萦回。她晓得自己在想家了,二十几岁的姑娘在娘面前还是一个孩子,真是应了这句话,忙起来了不觉得,每逢佳节倍思亲!但她没有急于回歙县,根据手头工作的一些线索,她先到了阜阳,上上下下地跑了些地方。目光定格在当地并村的一些举措上了。这些现象很新鲜,零散的村庄一并,要多出好多土地,对于土地资源稀少的我们国家,这搞法是何等具有参考意义。她扎扎实实地采访了一些人和事,还有相关部门。到了歙县老家,也就是老历二十八九了,她放松地在家过了一个工作后的第一个探亲年。
假期结束返京,汪冬莲把自己关在单位的单身宿舍写阜阳的稿子。初稿有上万字,材料驾驭起来真是有些困难。但题材这么好,不能写不好。汪冬莲用心地改了两三遍,交了稿子。社长一看眼睛一亮:阜阳,宅基地革命。很快文章发在中国土地报的头版头条,并配评论。文章立刻引起国家土地局领导对土地利用、土地整理以及空心村的关注和思考。其后十年的土地整理和空心村等问题的话题讨论,一定程度上媒体的发端都是从此开始。
汪冬莲敏锐的新闻嗅觉和良好的知识修养,引起了更广泛的注意。相关部门对她寻根问底。汪冬莲1989年从歙县潭渡中学考进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期间她研修了新闻专业,1993年,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她考上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进了双学位班攻读新闻学专业。
从学校到学校,从一般重点院校跨进声名响亮的名校,学业的优异是不言而喻的。从人大毕业到中国土地报,这段经历不长,但她工作出彩了。她肯定不光是写了一篇稿,而事实上能写出一篇好稿子,同样需要无法量化的积累才能横空闪亮,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字所能概括的,好比夏夜的天空一道闪电的登场,那是多少个夜晚、雷声、云絮的累加才有的光芒。这给人留下了想象空间。事实上,她从中国土地报调进了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时间是1998年。还有一个参照系,京城汇聚着多少人才,而在众多的人才里,汪冬莲肯定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
199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策划了一个大项目,“辉煌50年·中国”作为建国50周年的国庆献礼。她作为编撰人员而抽调,指定协助人民日报的一位资深编辑。工作富于创意,渉及到国家的所有部委,从什么角度编辑和组合资料信息,需要对共和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全面了解和科学考量,经过精心细密的梳理,再创作成真实、准确、流畅、权威的画面语言,当然要生动富有感染力,这更需要深沉强烈的感情倾向。一个农家子弟,没有共和国,没有改革开放的时代,就不会有今天的。这种情感最初是从父母那里来的,尔后自身的经历更是自觉地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刻骨铭心的感恩了。小汪历史学的底子发挥出来了,同时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派上了用场。立场、观点、方法全对头了,就这样干下去,小汪上班想着下班还是想着,不知自己熬过了多少难眠之夜,案头的资料是一堆连着一堆。今天猛地说到这里,她还真的说不清做了多少工作,只是家里人说自己又黑又瘦了。从1999年4月份开始,直到9月底,“辉煌50年·中国”终于完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该项目获得了首届中国电子出版物奖。
人民日报史一定程度上就是新中国史,其中的新闻、图片、党代会、两会及一些法律法规等被社会广泛引用,甚至国外都需要,为了更好地存放、保管、服务,从2002年始,报社有意识地做成电子音像资料,汪冬莲作为主要编辑人员参于统筹。这也是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记载历史,与她的专业兴趣都对的起来。到了2004年这项工作成了规模,形成数据。这里自然凝聚了她的一份心血,广泛受到好评。换成规范的说法:由汪冬莲负责总协调总编辑的人民数据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网络出版物第一名。她年轻稳重经验丰富,从1999年至今她在人民网的出版部门工作,审查了上百款出版产品。她心中的原则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汪冬莲给了我两本新出的“网络舆情”。这是2007年10月她参与创办的内参刊物,她是此刊的副总编辑。该刊于2008年11月获新闻出版署批准,成为唯一一份网络舆情类读物,定位为帮助领导干部读网,读者多为厅局级以上领导。一周两本。
我翻了下立刻被吸引,那里有许多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及社会问题处置机制探讨文字,各地处理社会矛盾的很好很新的各种做法,当然不回避一些部门一些官员的胡作非为,有比较有点拨有倡导。法律法规意识强,路线方针政策明晰。领导干部看了,会丢弃愚蠢把握聪明,长经验长心眼长管理知识及执政水平。当然对于编者来说,毫无疑问,得拥有宽阔的视野,有很高的党性和政策水平,才能做到编什么怎么编。这样的劳动,就是为管理国家在出谋划策。这当然不轻松,汪冬莲每天觉得很充实,我想说的是徽州人的吃苦耐劳的秉性,熔铸在她的工作甚至生存状态。
汪冬莲的丈夫是个律师,每天要早早出门,所里一大摊子事决定了家里的事,他帮不了多大的忙。孩子十岁,在上小学,正是需要精心呵护的成长段落。家里请了保姆。她自己则是六点半就要出门,晚上才能回来。房子车都有了,说起来也是令人羡慕的,从歙县大谷运的一个农家小女孩,依靠自己的才干和拼搏精神,在京城赢得了一番成就和家业。这条路上可圈可点的东西太多了!然而她说她的先生,每次回来看到屯溪人悠闲地坐在门口,面前摆个紫砂壶,喝茶谈天,就非常感动非常羡慕。这有围城的意味,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大都市的生活节奏快了,当然很注意舒缓的小镇情调。
然而,汪冬莲对自己的设计,是一如既往地兢兢业业的工作,带好自己的团队,与人民网一起成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闫冲冲实习生朱先秀 11月3日是黄山市冬季征兵体检第一天。上午,市委副书记程迎峰来到歙县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看望广大应征青年和医务工作者。 市委常委、黄山...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