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屯溪 董 建
前曾在《齐云山胜迹印谱》和《伪印》文中涉及到一点印谱事,意犹未尽,兹再述之。
王献唐《五灯精舍印话》云:“前人集古印谱,其出于钤打者,以劳工费时,成书甚少,故传世无几。”顾从德以古印原物钤拓制作了二十部《集古印谱》,不敷时需,因考虑广为流布,乃以木刻刊印。王献唐认为“古印翻刻木板,甚难得髓。顾《印》镂印,已较精整。”虽然精整,终有距离,学印者还是以原印钤本学习为佳。
民国时,印谱的制作有了一种新品种,那就是西泠印社以锌版(也有铜版)制成,然后手工钤拓成谱。这种印谱,十分逼真,难分真伪,故王献唐评价说:“不知者以为原印打本,虎贲中郎,只下真迹一等”、“无数少见之印谱,由之以传,为功艺林甚巨,且较影印者为佳。惟以未著明为锌版翻刻,意若原印打本,每为近人所诋,究亦不必苛求也。”近些年,我曾见过几种这样的印谱,商贾皆以真谱在兜售,价格自然很高,在拍卖行里,也可常见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美院(原浙美西湖艺苑)也出版过一批这样的印谱,我曾在文物出版社邮购过《潘天寿常用印集》、《然犀室肖形印存》两本印谱,价格好像是100元。前者书末记“1980年2月第二版手拓”,后者书末记“1979年12月手拓”,不标明锌版,只言手拓,半真半假,似是而非,很能误导人。而西泠印社在1980年也出版过一种《西泠印社铜印选》(第一册),就标明“原印钤本”。“前人集古印谱,其出于钤打者,以劳工费时,成书甚少,故流传无几。近来价益奇昂,稍为希见之本,动辄数十百金。”(《五灯精舍印话》),现在美院出版的这些锌版印谱价格也已经不低了。
徽州素有“文献之邦”美誉,明清以来篆刻家、藏印家、刻书出版家辈出,遗留印谱的数量十分可观。学治印,当以原拓印谱为佳,但我过去并未刻意搜求,所以至今手头只有几本而已。最早曾见一残集汉印谱,对方坚持说是黄士陵印谱,因索价高,我也就不烦与其辩论了。又有一人持一本粘贴本印谱,封面也题“黄士陵印谱”,实际上是一本集印谱,其中有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的印,却惟独没有黄士陵的印。我复印其中一张邓石如的“陶然有余欢”印蜕寄给业师,韩师有兴趣,但索值过昂,遂作罢。韩师著《天衡印话》,收有此印蜕,文曰“学弟董建尝寄吾旧谱中杂入印蜕一。句‘陶然有余欢\’,附边款,审其配篆、用刀、意趣,皆为邓石如中岁所制,边款也佳,时邓氏四十五岁。今不知原印落何方矣”。我也感叹一句:“今原谱亦不知落何方矣。”
家龄老师生前曾在歙县收到几本古籍,其中有两本印谱,但我不好意思请其转让,若干年后,我再问印谱,告已易主,闻言若有所失。
旧谱难觅,即使偶遇,也常常闻价而兴叹。新出版的印谱我买了不少,是为了学习、参考而用。现代印刷术水平突飞猛进,图册印制精良,足敷使用,比起前人,我等后学不知要幸运多少倍。买到新编的好印谱,再有著者大笔一挥,转瞬间就由普通印刷品成了签名本,学习、收藏皆宜。记得前几年我参加西泠印社活动,买了一本韩天衡、孙慰祖先生编著的《古玉印集存》,先由孙先生钤名,过了一会,韩先生正巧过来,也签了名字。这样的签名本就有意思多了。
今年我因参加“世博”安徽周活动,相关人员建议印制一本个人作品小册子,因我此次以刻印身份参加,小册子当以篆刻为主,册子后面附了少部分书画作品,故算不得印谱。我刻印廿余年,虽积有印蜕数百,但因为作品是自己刻的,拣选起来很麻烦,有各种因素干扰,难免一叶障目。我觉得好的,未必真好,我觉得不好的,别人却发现了可取之处,选哪些印,颇费思量。这种困惑,其实别人也是存在的,除非是很自信的人。最好的办法是请师友能代为甄选,自己再拿主见。我考虑小册子并非正规作品集,不必兴师动众,再加之时间紧迫,就匆匆选了一些印印制了,也因为如此,待册子印出,发现印章都被放大了,而印章是讲究要原大的。烦恼不仅在此,更大的则是一些人因曾经为他刻过印而未收入感到不快,这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但也勉强算人之常情吧。问题是我曾为个别人刻过数方印,如选其中一方,他要认为其他的印都是糊弄他的,我岂不比窦娥还要冤了。刻印是创作,不是流水线,每方印都有具体情况。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想表现得完美一些,但实际创作却不是这么回事,刻出好作品也是要客观条件的,如文字内容的限制,印石的好坏,时间充足还是紧迫,心情是否舒畅等皆是,唐孙过庭在《书谱》中就专门谈到创作的“五乖”、“五合”。另外,当时看还不错的作品,过了一段时间,却发现了不足之处,已是没有办法了。再说得难听一点,一些人和我非亲非故,第一次见面就要强索,别说润笔,就是石头都要你倒贴,还要求精品,真不知这些人是怎么想的。由此可见,出个人印谱是件自寻烦恼的事情,何况我只是印了一个小册子而已。想想,印谱还是不出为好。多年前,我和秀南兄办书画联展,也印了一个展览图录,篆刻部分收录了我的自用印,也就没有了麻烦。
近期因在报端连载印章故事,不知触动了一些人的哪根神经,索印的人明显多了起来,这是我始料不及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2008年,黄山科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环境友好工艺制备天然等同覆盆子酮”重点项目获创新基金170万元。在创新基金项目带动下,短短几年,公司总资产增长5倍,产品总产值增长了5...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