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东灵
在黄山市化工战线提起包培善,同行们和知情者都对他的老骥伏枥精神和所创业绩钦佩不已。因为,老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起步并不算早,年纪却已够大。但凭藉坚强的意志,经过十几年打拼,他一手创办的善孚化工有限公司发展成为黄山市精细化工的龙头企业之一,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环氧树脂产品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荣获“省名牌产品”称号。
坐稳了“龙头”宝座,培养了儿子接班,引进了职业高管,也早过了退休年纪,按理说包董事长可以回家享清福,至少退居二线了。但他的不服老精神再度发力,且一发不可收。从2007年未开始,高枕无忧的他不断自我加压,谋划企业转型发展。他甩开轻车驾熟的化工厂,问鼎新能源新技术,成立起善孚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和承建了安徽省首个国家金太阳工程“1MW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站”,总投资3557万元。该项目由于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了国家三部委的大力支持。
2010年,眼光敏锐、胆识过人的包老,抓住黄山市被批准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契机,与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联手,创办了黄山市群厦光热光电建筑一体化有限公司,在黄山市及周边地区生产推广可再生能源产品。
谈到新能源的发展背景和前程,包老兴致勃发,且思维敏捷,记忆力惊人。他介绍道:地球上超过50亿年积累下的原煤、石油、天然气等主流能源,在几十至上百年间将被人类耗尽,能源危机正蔓延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中国农村目前仍有约2万个村庄没有电力供应,全国60%左右的农民做饭、烧水、取暖仍然靠燃烧煤炭、秸秆、薪柴为主,不仅造成空气污染,而且还严重破坏植被,威胁生态环境。在城市,生产生活、亮化照明,取暖降温等等,除了消耗巨大电能外,大量配变电设备及电缆导线的使用,还造成铜铝等金属资源的浪费。而太阳能、风能、空气能都是可永续利用的绿色新能源。
“此外”,包董事长打开他的电脑资料看了看,接着侃侃而谈:“近10年来,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平均年增长率为41.3%,太阳能电池产业规模扩大了35倍。我国光伏产业在未来十几年乃至几十年间将是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同样,我们研发生产的控制器、逆变器是太阳能、风能、风光互补产业链中供电系统主要装备,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产品,也势必迎来一个黄金时期!”
正是看准了“金太阳”般光芒万丈的前景,包老不惜代价引进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太阳能光热(光电)一体化建筑开发专家,合作研究开发适合皖南气候、地理特征的光热(光电)一体化建筑产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能让本地市民享受到太阳能光热(光电)一体化建筑成果,促进黄山市建筑业和住宅市场步入低碳发展轨道。
节能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永恒主题,群厦公司引进了先进的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其原理是通过自然界的空气获取低品热,经过电力做功,输出能用的高品热的设备,是一种节能清洁安全的采暖一体化设备,目前已在黄山市推广应用,取得了好的成效。
曹操诗日:“烈士暮年,!”今年已经71岁高龄的包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号召,阔步迈开了他一生中又一次创业步伐———在歙县王村镇打造“黄山市包盛低碳科技产业园”。他将以现有的善孚科技有限公司17公顷厂区起步,以实施国家金太阳工程为契机,以差异化发展为手段,计划开辟占地60公顷左右的专业园区,落户20个单体企业,研发太阳能应用产品及辅件50种,形成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规模(其中,龙头企业善孚科技销售超10亿元),跻身省级六个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之一。老牛自知夕阳短,不待扬鞭自奋蹄。刚下笔描绘蓝图的包老打算用4年左右时间实现这一宏图大志。干着绿色低碳的事业,走上阳光灿烂的坦途,缘此,他看上去比以前步伐更加矫健,生活更加充实。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春风又绿江南岸,正是植树好时节。连日来,歙县迅速奏响植树造林“绿色乐章”。目前,歙县已完成植树造林面积20700亩,栽种各类苗木145万株。 3月10日,在歙县县直机关义务植树大会...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