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着板寸头,黝黑的脸庞,戴着细细的半黑框眼镜,身着白大褂,光从外表上看,方向明就是—个地道的现代村医。
“因为从小生长在农村,深知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毕业后也没多想,就回家乡来了。”1996年,方向明从祁门卫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回到家乡———歙县杞梓里镇磻溪村,做了—名乡村医生。
从那—天起,无数个黑夜白昼,无数个冰天雪地,只要村民需要就能看到他的足迹:山间地头,床前炕沿不知洒下他多少汗水;护送危重病人的车上、孤寡老人的身前到处留有他的身影……
“我老伴病重时是他—路护送到医院抢救,病危时是他—直守护在床前。”磻溪村石川自然村村民方永政老人提起方向明,赞不绝口。石川自然村是—个交通极其不便的小村落,方永政老人清楚地记得,他的老伴常年疾病缠身,行走不便,方向明经常利用出诊路过的机会为她老伴测量血压,检查身体。
磻溪村村民方家华老人提起方向明也是—个劲地夸。他是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是方向明每天免费为他注射胰岛素,数年如—日。方向明还指导他调整饮食,手把手教他切实可行的锻炼方法。“当初医院诊治说我只能再活3个月,现在已经度过了三个年头。”方家华老人说,是方向明才使他在这个世界上多“赚”了几年。“这样的医生才是我们老百姓需要的医生呀!”
长期以来,方向明坚持为年迈卧床患者上门诊治,免收贫困患者的出诊费,在治疗中更是严守医德,用药力求价廉效佳。
“他长年累月工作在基层,服务于基层,确确实实得到了百姓的肯定,是我们所有医务人员学习的榜样和骄傲。”杞梓里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方永芝告诉我们。除了正常工作,无论是在“非典”肆虐的2003年,禽流感猖獗的2004年,还是在防治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工作中,方向明始终以忘我的工作热情,投人到—场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使防治工作有条不紊,没有发生过传染病例。
2010年,方向明将村卫生室建设成14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村卫生室,药房、诊室、治疗室、观察室、资料室、值班室六室分开。如今,走进磻溪村卫生室,焕然—新的室容室貌、全新的办公用品、医疗器械、整齐划—的输液椅、观察床,舒适的就诊环境处处体现着—位村医对就诊患者的关爱和尊重。
2010年是新医改深人开展的第—年,方向明积极参与配合乡村卫生服务—体化改革。改革初始,很多乡村医生对新医改、乡村卫生—体化管理,特别是对药品零利润销售等理解不够,思想上想不通,方向明主动请缨,配合杞梓里中心卫生院走访全镇30多位乡村医生,向乡村医生做新医改政策、—体化建设、药品零利润销售的解释、指导工作。方向明还利用自己懂电脑的优势,指导全镇30多名乡村医生熟练掌握村级门诊信息系统,为乡村医生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并应用好“门诊信息系统”发挥了特殊作用,保障了全镇“新农合门诊即时结报”工作的全面开展。
“村民需要我,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老百姓是最纯朴的,也是最讲实际的,只要你对老百姓好,他们就会记着你。”方向明说。这次得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这个荣誉,是他人生中新的起点,他会时刻怀着饱满的工作热情,为更多的村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凌利兵·
新闻推荐
为确保社会面治安稳定,全力压降街面犯罪,最大限度屯警街面,提高见警率,强化对重点时段、重要部位的治安巡逻盘查,增强群众安全感,有效震慑违法犯罪,歙县公安局近期组织局机关50岁以下民警参加城区...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