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歙县新闻 > 正文

村民奔走筹款,修复明代古祠堂前两进修复工作已完成;歙县文物局:将筹资修复第三进,并恢复使用,避免朽坏

来源:新安晚报 2014-07-14 05:28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前两进修复工作已完成;歙县文物局:将筹资修复第三进,并恢复使用,避免朽坏

村民们正将明代匾额挂上祠堂正梁。

村民筹款修复古祠堂

据了解,惇睦堂建于公元1536年,时值明代嘉靖年间,迄今已近500年。惇睦堂有三进和三个天井,占地600多平方米,梁柱极多,上面刻绘着大量罕见的徽州包袱锦彩绘,其中以人物彩绘更为珍贵。

这座祠堂走出过明代大学士、礼部尚书许国及清代“末代翰林”、安徽省著名文化人许承尧等,其匾额就由许国的儿子许立功书写,颇具历史、文化意义。但因年代久远,古祠破败不堪,亟需修缮。在村里长大、目前工作在外的许琦等热心人士多方奔走呼吁,在众多徽州文化爱好者、当地村民及歙县文物部门的帮助下,筹资120万元,对古祠前两进进行修复,该工作目前已完成。

村民许金平将保存数十年的惇睦堂匾额捐赠出来,此前他数次拒绝文物贩子的高价收购。7月12日,村里举行了悬挂古祠匾额、悬挂金村祖上许士由画像及祭祀祖先等传统活动,吸引了大批摄影家及徽州文化研究者的关注,纷纷赶来“追捧”。

维护好办法是常使用

活动当天,一支村民们组织的腰鼓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参与者吴木兰今年已74岁,身体仍然很硬朗,敲打蹦跳都没有问题。

“很多浙江等地的许氏后人,也派代表来参加,还捐款要求保护好古祠,多开展传统活动。”许琦说,村民已自发成立古祠堂保护组织,建立保护基金,用于古建的日常维护。在古祠内,记者还看到很多十几米长的“大刀”,它们由木头、竹子等制成,许琦说,这是许村镇传统民俗“舞大刀”的道具。

歙县文物局局长程平称,古建筑修好后一定要妥善管理,否则荒废几年,可能再次损坏。徽学专家方利山也称,经过恢复的古建筑,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经常使用,能有效避免朽坏。“看村民积极性这么高,我们将考虑筹资对古祠第三进进行修复。”程平对记者说,待祠堂修好,以后会更多用于民俗传承、祭祀、商讨公共事务等服务功能。本报记者 吴永泉 摄影报道

歙县许村镇金村的明代古祠“惇睦堂”,距今有近500年历史了,因为损毁严重,当地村民及文物部门筹资百万元修复了前两进。7月12日,当地举行古祠修复后的悬挂匾额、悬挂祖容画像及祭祀等传统活动,吸引大批摄影家及徽州文化研究者。当地文物部门表示,还将筹资修复第三进。

新闻推荐

鲍弘达先生自述

鲍弘达先生父亲鲍二溪系新安画派著名画家,黄宾虹入室弟子。弘达幼年受家庭薰陶,继承新安画派,诗书画印均有所造诣。出版有个人画集《鲍弘达画集》(溥...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的哥被扔进后备厢2014-07-22 03:35
猜你喜欢:
社区来个发明家2014-08-19 02:29
评论:(村民奔走筹款,修复明代古祠堂前两进修复工作已完成;歙县文物局:将筹资修复第三进,并恢复使用,避免朽坏)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