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玲琳
有这样一位老人,今年已经70岁,35年来他将古徽州唐宋和明清部分的传说故事,整理成100万字4本书籍,并自掏十几万元出版印制5000套,通过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圈子进行传播。而他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出名,更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弘扬古徽州文化,促进黄山旅游文化事业发展。
谁在写书?
他就是住在中心城区城东花园小区的一位普通退休老人,他的名字叫庄寿宝。他出版的书名分别为《古徽州传奇》(上、下)、《徽州说鳖之烂肚宝》和《徽州说鳖之民间故事》系列。
翻开庄寿宝老人所著的《古徽州传奇》,里面关于黄山、齐云山、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呈坎等众多古徽州知名旅游景点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栩栩如生、诙谐幽默,让读者在轻松品读故事之余,可以对古徽州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对于老人所著的书籍,安徽省出版局的专家评审意见是:“该书博采古徽州历史人物传说,演绎生发成一波澜壮阔的历史人文话剧,于今人了解徽州有很大的裨益……”
为啥写书?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我除了工作,剩下的时间都在整理和写它们了,这几本书早在2007年和2010年就已经印刷完毕,总共印了5000套,花费十几万元。”1月12日下午,在庄寿宝的家中,简单朴素的房间内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品,见到最多的就是书。老人指着几个房间里堆砌着用牛皮纸包扎好的成捆书籍说,这些就是他花费半辈子心血和人生最值得骄傲的宝贵财富。
庄寿宝出生在歙县,1962年从安徽省财贸学校毕业后,曾在深渡镇供销社实习。那时年轻气盛的庄寿宝勤奋好学,实习之余总是喜欢向当地的一些老徽商讨教经验,在讨教经验的同时也会经常听老徽商们给他讲起当地的一些传说故事,以及他们在商场上所经历的真实事件。
“听老徽商们讲故事,讲古徽州文化传说真是挺有意思的,我自己又喜欢将他们讲的故事与徽州历史事件进行联系。”庄寿宝说,加上他读了大量的徽州历史古书,更是对自己家乡的徽州故事和传说记忆深刻。
结束了在深渡的实习之后,庄寿宝又继续在淮南矿物学院深造,毕业后在宁国矿上从事技术类工作,但仍一直坚持看与徽州历史有关的书籍。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节假日,庄寿宝休假回到歙县,在经过许国石坊时偶遇一大群外地游客在听导游讲解许国石坊和太白楼的历史传说故事,他好奇地停下来仔细倾听。谁知,导游口中许国的籍贯和太白楼关于李白的传说,跟他在历史书籍上看见过的有很大的出入。
当天晚上,庄寿宝辗转反复,彻夜未眠。一个要将徽州民间故事、历史传说正解传播的想法诞生了。既然决定,他就这样去做了,于是接下来的35年时间里,除了工作之外,他将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花在了这件事情上。
书去哪了?
“起初没有说非要写出几本书来,但是到后来搜集的徽州历史名人、景点景区的故事越来越多,自己写着写着感觉越来越有味道,就陆陆续续出了现在的4本成品。”在庄寿宝的笔下,古徽州朱熹、戴震、王茂荫、程大位、胡适、陶行知等历史文化名人和胡宗宪、鲍象贤、许国等达官贵人,身上所发生的故事令读者读来津津有味,就像是在书中演绎了一段生动的历史话剧。
“我的书在新华书店、原来工作的煤矿中心、旅游景点上销售了1000多册,在黄山电大和原来的黄山市职业技术学校旅游班执教时,也免费送给了学生和身边的人,现在还剩下2000多册。”庄寿宝开心地说,他用35年时间挖掘和整理的这些历史故事,通过这些途径传播出去,反馈回来的消息是,读者不仅很喜欢这些故事,更有旅游班的学生从中获得了徽州历史故事知识,丰富了他们后来从业所需的知识储备。对于目前剩下的书,他表示:一方面会继续通过新华书店和旅游景点进行传播,另一方面也十分乐意赠送给需要的人群。
新闻推荐
□ 傅 裕晨刊讯歙县富堨镇做足做强“三个在前、三个强调、三个坚持”的“三个三”文章,全力推进美好乡村承狮村建设工作。“三个在前”确保美好乡村建设早谋划。调查摸...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