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自锋 记者程向阳 文/摄
对于歙县徽城镇南屏村的农民杨顺利来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母亲不要老,偶尔能出门晒太阳。3月20日,记者走进杨顺利家。
A
探访:病榻上的人生
3月20日下午3:30许,在南屏村村民叶秋芳带领下,记者到达杨顺利的家。
家很高,要迈上六级高的台阶;家很乱,桌上、地上堆着有用或没用的农具、农物。家里光线很暗,左边一间杂乱的房间里,杨顺利蜷睡在一张朱红色古式床上。床上像个杂货铺,靠里的位置放着一个80年代的双卡录音机,录音机边上放着碗,还有桔子、苹果、矿泉水等。床的外边更是杂乱无章,有板凳、火篮、水杯、热水瓶、痰盂等。
杨顺利50岁了,因高位截瘫,肢体器官越来越小,连大小便都要母亲伺候。“我吃喝拉撒全在床上,我所有的人生都在这个房间里。”杨顺利告诉记者,在这张床上,他已度过25个春秋。
B
变故:那个春天的不幸
杨顺利是南屏村农民,出生于1967年。25年前,年轻帅气的杨顺利是一位手脚勤快的木工。1992年3月8日,在帮助邻居上山砍树时不幸被树木砸断腰椎,虽辗转屯溪、合肥医治半年余,终难痊愈,落得个高位瘫痪。当时,邻居赔了4000多元,求医过程中很快用完。没了钱,治病只能不了了之。从此,杨顺利的日子都在病榻上度过。
C
母爱:25载侍病儿
当天下午,记者见到杨顺利母亲朱月花的时候,她正在后山采茶。茶叶是她家主要经济来源,当天是春茶采摘第一天,朱月花采了半斤,卖给收茶的贩子,收入20元。
看到记者前来,白发苍苍的朱月花不断说着感谢的话。朱月花说,本指望儿子长大能有自己的生活,不想一场意外夺走他正常人的身体,不得不由自己当小孩一样养着,自理能力甚至还不及小孩。由于大半身瘫痪,吃喝拉撒全得她来弄。杨顺利说,早些年,奶奶和父亲还在,母亲有帮手,苦和累还有个分担,可奶奶、父亲先后因病去世,所有事情都压在母亲一人身上。
为了生计,朱月花白天要上山干活;为了儿子,她不能离家太远。晚上,劳累一天的她要为儿子擦洗身子、端屎端尿、准备晚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朱月花一直在坚持。
D
三次流泪都为妈
采访中,外表刚毅、性格乐观的杨顺利三次流泪,皆因记者提到母亲。
杨顺利说:“母亲已经74岁,头发全白了,还有心脏病,为了我可以说是操碎了心。每次洗脸,她那双长满老茧的双手碰触到他时,我的内心都在流泪。母亲乐观,从不叫苦,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母亲。但是母亲越来越老,越来越没力气,现在已经弄不动我了,我甚至担心母亲哪一天会离我而去。”
“妈,你还是把我送到养老院去吧!”看着年事已高的母亲,杨顺利无奈地说。“我是你娘啊,只要活着一天,就不能不管你。可是我老了,将来要死掉,你怎么办?到时,再到养老院去吧!”母子俩一个卧在床上,一个站在床边,无声的泪水流下。“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母亲迟一点老去。”杨顺利说。
E
母亲:让儿出门晒太阳
朱月花说:“现在,我还能做一点点农活,一年到头就靠茶叶,毛收入千把块。加上政府每月补助杨顺利350元,生活勉强能够过得去。”
残联送给杨顺利一张轮椅,由于房子门槛太高,她无法将儿子推到门口晒太阳。到外面晒晒太阳,成了这位母亲对儿子无法满足的愿望。“只想村里给盖一个小房子,够他一个人住,没有门槛,能放一张床就行了。能搬着轮椅进出门,晒晒太阳,我就很满足了。”朱月花说。谈到盖点小房子要1.5万元,杨顺利的眼神很暗淡。老母亲站在床边,用袖子擦了擦眼。
记者后记:
一生平安是很多人的想法,可是一次意外彻底摧毁了杨顺利对幸福的渴望。生命的支撑需要一双有力的双手,面对25年瘫痪在床的儿子,74岁老母亲已经力不从心。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有谁能够帮帮她的孩子,让杨顺利坐着轮椅出门晒晒太阳。
新闻推荐
文昌古道位于歙县岔口、武阳、昌溪三个乡镇之间,全长6公里,宽1.8米,全为青石板铺成,近年来成为黄山市新的摄影旅游聚焦点。图为3月27日,淮南游客在文昌古道游玩。 &n...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