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山 今日歙县 今日休宁 今日黟县 今日祁门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今日歙县 > 正文

博爱存心永不老 读《陶行知家书》随感

来源:黄山日报 2020-09-02 01:42   https://www.yybnet.net/

□吴小朋

陶行知(1891—1946),学名文濬,徽州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人。他一生著作等身,留给后人800多万字的各类文稿,书信是其中的一部分。1996年,辽宁古籍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本《陶行知家书》,收录了陶先生124封家书。而新编的这本乡友参与编撰的学习出版社出版的《陶行知家书》,则汇集了陶先生240封家书,无论是时间跨度,还是家书数量,都有新的突破,且部分家书尚属首次公开发表。

从陶先生的家书中,可以读出他对母亲的敬重孝顺。1906至1907年,陶先生就读于英籍耶稣教会牧师唐进贤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创办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地处歙县小北街8号,现为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胡耀邦题写馆名)。两年后,他从这里走出徽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只是在南京金陵大学读书时,回过家乡一次。

1914年6月,陶先生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从金陵大学毕业,赴伊利诺伊大学留学,后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约翰·杜威和世界著名教育史学家保罗·孟禄。书中收录了陶先生写给母亲曹翠仂的家书16封(含称谓连带其他家人的,下同),其中第一封就寄自大洋彼岸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在信中,他向母亲嘘寒问暖,请母亲要保养好身体,每天下午带着妻子和妹妹上山游览,理由是“山上空气清洁、益肺、通血脉,常游必壮”。1917年,陶先生为实现“我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的理想,婉言谢绝恩师留美任教之邀,毅然回国应聘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从此开始了长达30年的教育生涯。他将母亲也纳入平民教育的对象,写信劝母亲读《千字课》,这样“一来当作娱老之法,二来可以有提倡之效,三来写给母亲的信可以自己看了。”陶先生对家书是非常珍惜的,在1927年11月7日写给母亲大人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将家里寄来之信都订成本子,现在已有四本了。我希望家里每逢收到我的信,也订成本子,方不致遗失。”

从陶先生的家书中,可以读出他对妹妹的手足情谊。陶先生有姐妹各一人,姐姐陶宝珠在他出世前已幼殇。书中收录的是他写给小他四岁的妹妹陶美珠(学名文渼,陶行知常称之“渼妹”)的17封家书,时间跨度四年。在信中,有叫渼妹陪母亲锻炼身体的,也有叫渼妹替他照顾好母亲的;有叫渼妹教母亲识字的,也有表扬渼妹书法进步的。1926年9月23日,妹妹在给哥哥的信中谈到母亲六十寿辰事宜。陶先生在回信中写道:“你说寿辰是自家亲人的大志喜,这句话初看很平常,骨子里最有精彩;你说要做母亲喜欢的事情,这是喜上加喜。我虽然在千里之外而无内顾之忧,已立志要乘母亲六秩荣庆之年,为国家教育创一不可磨灭之事业,以作吾母寿之寿世之纪念,并慰父亲在天之灵。”陶先生所说的这名垂青史的事业便是“把中国全国乡村教育运动一齐都要立他一个基础”。为此,他告诉渼妹:“预备借重吾母寿期,为全国幼儿教育募集百年基金,使一切寿礼尽归训练幼儿师资及开设模范乡村幼稚园之用。”自立志后,“一年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日;一日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时。要叫这一年的生活完全的献给国家,作为我父母送给国家的寿面。”然而,在以农为本的中国,陶先生深知农民受教育之难,女性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要“攻破娘子关”。如果不解决女性教育问题,其他不论什么方法都不能解决农民教育问题。在给渼妹的信中,陶先生多次提到推行“平民教育”运动和探获“乡村师范”的新路。在他的号召下,妹妹最终成了哥哥创办的南京晓庄学校第一位“中国到农村去的女学生”。

从陶先生的家书中,可以读出他对妻子的细腻情感。1914年,陶先生与元配汪纯宜(陶行知常称之“纯妻”)结婚不久,便赴美留学了。学成回国后,两人也是聚少离多,书信便成了传递信息、维系人间亲情、引导家庭教育、传承优良家风的重要方式。陶先生与纯妻共育有“四个蟠桃”,即陶宏(大桃)、陶晓光(小桃)、陶刚(三桃)、陶城(蜜桃)四子,夫妻间交流的话题大多是孝敬母亲和抚育子女,却也不乏温情,如妻子记住他的生日给他寄寿糖,又如他邀请妻子参观晓庄学校。

然而,1929年至1936年间,陶先生的妹妹、母亲、妻子三位亲人相继离他而去。特别是纯妻病逝那年,他硬是强忍着失去家人的无限悲痛,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委任的“国民外交使节”身份出访28个国家和地区寻求国际支援,宣传中国抗战形势,动员世界华侨都来为中国抗战出力,募捐筹款。在出访国外的两年多时间里,家中的四个儿子让陶先生牵肠挂肚,必须考虑组建新的家庭。这时,陶先生与妹妹在南京著名的教会学校——汇文女中的同学吴树琴(祖籍徽州休宁县)产生了情感交织,情书不断,情意缠绵。

1939年底,陶先生与继配吴树琴(陶行知常称之“琴姑”)结婚。他在给琴姑的信中这样写道:“没有功夫写,画几个圈儿替,免人苦相忆。”他把琴姑来信的减少比作是每天只吃一顿饭,觉得不能满足,凸显作为丈夫对妻子无尽的思念之情。当琴姑学习进步时,他写信表扬说“你写的寿诗,好极了。老实说,我是写不出来的。”当琴姑生病未愈时,他写信告诉她“每天两鸡蛋,当遵嘱不断的吃。”当琴姑遭到挫折时,他写信嘱托她“人生遇着逆境只有一个秘诀:把忧愁忘掉”。在陶先生看来,忧愁伤心是双倍牺牲,于事无补。书中收录了陶先生写给琴姑的家书多达150封,可以说是字字句句饱含深情,字里行间情意绵绵。陶先生想得到琴姑的一张照片,琴姑去信告诉他现在人瘦,相片要缓些日子再照。陶先生则回信说“你胖时如月圆,瘦时如新月,我总是欣赏的。”陶先生还把中华民族勤俭持家的优良家风,也蕴藏在家书之中。“刚才接到16日的信,知道你已经把那百孔千疮之蚊帐为我补好。我期盼着蚊子再也不能扰乱我甜睡。”“小桃那些衣服是虫蛀的……他说没有用了,我想设法补起来,一定还有用。”

1945年,昆明爆发了“一二·一”反内战学生爱国运动。12月8日,陶先生连夜将诗集九册整理完毕,交给冯亦代先生出版。第二天,他给琴姑写下一封信和一份遗嘱,便冒死去参加千人追悼昆明死难师生大会。信中写道:“也许我们不能再见面,这样的去,是不会有痛苦,望你不要悲伤。你有决心,有虚心,有热心,望你参加普及教育运动,完成四万万五千万人之启蒙大事,以奠定天下为公之基础,再给我一个报告。再见。”这封信甚为悲壮,催人泪下。

阅读《陶行知家书》,我们不仅可以读出陶先生孝老爱亲、悯妻爱子的人间真情,而且可以读出陶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中国教育探获新路的生命轨迹以及其家人的默默付出。追溯信笺背后波澜壮阔的历史积淀,感受陶先生丰富的情感世界,如同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新闻推荐

炎热天气注意施工安全一男子3楼施工不幸坠亡

本报讯男子方某加固窗户钢构时,突然从3楼坠落到一辆私家车上,不幸身亡。8月21日,记者从歙县应急管理局获悉,该起发生在歙...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博爱存心永不老 读《陶行知家书》随感)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