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念孙
民间收藏仿佛风平浪静的大海,表面波澜不惊,平淡无奇,其实水下暗流涌动,别有洞天,说其含而不露、深藏若虚,也许并非过誉之词。如果说,政府主办的国有博物馆、图书馆等是高耸于海面之上郁郁葱葱、风光绮丽的岛屿和海滩,那么,散落在民间的大量收藏家及其藏品,则是淹没在海平面以下的巨大山体和礁盘。民间收藏虽然常常不显山不露水,但偶露峥嵘往往令人刮目相看,乃至叹为观止。最近专访安徽胭脂红古陶瓷博物馆,观赏尚在布展中的“安徽近四百年名贤书画展”,浏览几位热心人从民间藏家手里蒐集来的一幅幅展品,上述感受萦绕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这个展览让人感叹之处,首先在于搜罗展品颇为不易。从明朝崇祯年间选贡、砀山人王在新的行书尺牍,到乾嘉时期书家、怀宁人邓传密的篆书立轴;从咸丰九年状元、寿县人孙家鼐的行楷对联,到光绪三十年进士、歙县人许承尧的隶书墨宝;从清中后期布衣书家、合肥人沈用熙的大幅龙门对(马其昶跋),到同盟会元老、北伐总司令、寿县人柏文蔚的珍贵手迹;一直到张祖翼、李经方、张子开、葛介屏、司徒越、王石岑、吴小如、石克士的作品等等,展览汇集近四百年来安徽名贤翰墨120余件,可谓琳琅满目,洋洋大观。这些展品历经岁月沧桑,保存下来难能可贵,从中透露出合肥民间藏家热爱家乡、敬仰先贤的品格和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倾心家乡文化建设,注重乡邦书画文献收藏的热情、眼光和努力。
展览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征求和汇集的作品较为广泛,更在于其中不乏难以寻觅的精品力作。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碑学代表人物邓石如的大名如雷贯耳,其子邓传密当时也书名颇盛。何绍基曾称赞他的书法:“上客有邓子,法绍斯冰严”,这是说邓传密的篆字既赓续“家法”,又与秦代的李斯、唐代的李冰阳一脉相承。邓传密传世作品不多,展览中的一幅篆书立轴较为典型地体现了他的书风书貌。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泾县茂林人吴作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他中晚年由油画改画国画,达到很高的艺术造诣。展览中的一幅鱼乐图,不论是构图、造型,还是笔墨、情趣,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堪称笔笔精到,趣味盎然,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孔小瑜虽祖籍山东曲阜,早年和晚年都寓居上海,但他从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长期在安徽省艺术学校任教,兼有“海上画派”名宿和安徽画坛名师双重身份。他以十二生肖为主题创作的动物组画,淡雅清丽,别具风韵,每幅配以高振霄等书法名家的题跋,堪称难得一见的佳作。展览值得一说的作品很多,如李鸿章长子李经方的书法立轴,民国时期著名画家、歙县人汪采白的山水镜片,怀宁人萧逊的国画条幅,郑伊农的主题创作《沸腾的群山》等,均可圈可点,颇可品味玩赏。
展览还有一些作品具有特别的意义。如六安霍邱人台静农,是著名作家、学者和书画家,早年参加由鲁迅发起的“未名社”,为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在辅仁、山东、厦门诸大学执教,1946年为促进台湾战后文化的重建,赴台任编译馆编纂,后长期担任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兼教授。台静农书法,浑厚而拙劲,朴茂而森然,功力相当深厚。港台文化人得其片纸只字,视如拱璧,惜海峡阻隔,其作品在国内颇难寻觅。此次展览的台先生行书立轴,雄浑兼遒媚,结体和点划皆别具风貌,是其晚年的佳品。与台静农相似,从歙县古邑走出的江兆申,1949年赴台从溥心畲研习诗文书画,因诗书画印无一不精,入台北故宫博物院,从书画处处长做到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他的书法从欧阳询而来,吸收篆隶的笔意和结体,既瘦硬劲健,又婀娜多姿,展览中的行书条幅足可玩味。台静农、江兆申的书艺,浸淫传统颇深,又能自创格调和面目,对家乡后学当有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他们的作品亮相此次展览,体现了民间藏家对故里游子名贤的关注和厚爱,也为皖台民间文化交流做出了微薄贡献。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中西冲突激烈,社会动荡不安。二十世纪上半叶,内忧外患频仍,兵灾战祸连绵;下半叶中国从外族欺凌和内部战乱中摆脱出来,但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灾难深重的十年浩劫,给人们留下走历史弯路的痛苦记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拨乱反正,走向繁荣富强之路,民间收藏也随之勃兴,至今热度不减。这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从温饱到全面小康、再到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表现,也间接反映了合肥民间收藏家在经过岁月磨砺和历史劫难后,对寻觅、保护、利用家乡书画文物孜孜以求、尽心竭力的痴迷干劲。
安徽胭脂红古陶瓷博物馆为民办博物馆,2019年开馆,秉持“公益至上,服务为民”的宗旨,除常年陈设展示颇具特色的胭脂红瓷器外,已经举办数次展览及活动。如2020年1月揭幕的《葛介屏书画精品展》、9月举行的《“迎国庆、庆中秋”古瓷书画精品双联展》及传统文化与宣州窑瓷器专题讲座等,都广受好评,产生良好反响。这次《安徽近四百年名贤书画展》,展品丰富,不乏难得一见的珍品,相信对活跃市民文化生活,促进收藏家及书画爱好者的艺术交流,将会发挥积极作用和更大影响。
谨以为序。
新闻推荐
1月13日航拍的歙县街口镇雁洲村后山通村公路。据了解,雁后公路全长7.8公里,雁后公路的开通极大方便了原雁洲村高山8个...
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