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许晟
晨刊讯 日前,黟县一男子自疑误食野生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而入院求医。有关疾控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之后初步认为证据不足。不过医生还是提醒此事已敲响今年夏秋预防毒蘑菇食物中毒的警钟,有关部门应切实做好野生毒蘑菇中毒防控工作。
6月24日,市医院急诊科一陈姓中年男子康复出院。22日下午,家在黟县农村的他在户外干农活时采摘一些野生蘑菇,食用后于当晚出现急性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之后连夜从当地医院转入市医院急诊科。经对症处置,不适症状得到缓解。
屯溪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冯桅说,该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疾控人员进入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因患者家属同吃疑似有毒蘑菇但未出现类似症状,故初步认为判定毒蘑菇中毒证据尚不足。据透露,疑似有毒蘑菇为一种菇柄细、伞盖大的白蘑菇。
市医院急诊科医生凤尔稳说,近期气温较高、雨水较多,是野生蘑菇的生长旺季,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期。这一病例的出现应当引起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加大力度宣传预防毒蘑菇中毒的相关知识,提高群众对有毒野生蘑菇的识辨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近年来,因误食毒蘑菇造成食物中毒甚至致死的事件在黄山市时有发生。2012年9月,在连续出现多例误食毒蘑菇致死病例之后,黄山市全面启动预警措施。2013年春夏之交,黄山市各区县提前开展落实野生毒蘑菇中毒防控措施。当年,黄山市实现毒蘑菇中毒病例“零报告”。
新闻推荐
2014年5月22日清晨4时许,在黟县渔亭镇河东路55号门口捡拾女性弃婴一名,身体健康。当时该女婴没穿衣服,只是由一条黄色包被包着。随身有一份委托书,写着该女婴出生于2014年5月14日。还有一黑纸袋...
黟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