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虎 李多进
干净整洁的街道,靓丽整齐的牌匾,摆放有序的车辆,自觉遵守交规的行人……都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文明。如今,文明之花已在人们心中灿然绽放。去年以来,雄关区吹响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的号角,营造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汇聚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滚滚热流,激励着全民行动、人人参与全域无垃圾创建,形成了举全区之力抓创建、凝全民之智搞卫生的工作格局,有效巩固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宣传发动、教育引导,让群众心动
搞好创建工作,首先要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问题。为了提高居民群众对全域全城无垃圾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率,雄关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2017年4月7日,雄关区组织召开了工作推进会,制订下发了《雄关区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了工作目标任务,明确了职责分工,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9个工作督查组,坚持“五个一”工作制度,确保具体工作有人抓、具体指标有人担,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2017年5月5日,雄关区组织全区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村干部60余人,召开了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工作推进会。根据工作实际,分宣传发动、集中清理、巩固提高、检查考核四个阶段开展工作。各单位在会后也召开了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会议,对整个活动进行再宣传、再安排、再部署、再发动。
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横幅、微信公众号、村广播、文艺汇演等载体,通过发放宣传彩页、手提袋等资料7万余份,广泛开展宣传活动100余场次,与317家责任单位和3802个商业门店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制作并安装了“门前三包”责任牌。组织网格员、文明劝导员、志愿者、包村干部进村入户,向居民群众说明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工作的目的及意义,传播文明健康理念,引导居民群众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身体力行、真抓实干,让群众感动
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奔头。为切实抓好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工作,雄关区精心制订了实施方案,对每个辖区都进行了表格式的任务分解。工作中,按照分线作战、整体推进、责任到人的工作措施,各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领任务,再把任务细化、量化,做到工作内容清楚,工作标准、工作时间明确,责任落实准确到位。一时间,领导干部行动起来了,机关党员行动起来了,学校师生行动起来了,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了。从城市到农村,从大街小巷到村组道路,到处都有清扫垃圾、铲除小广告的忙碌身影,到处都有鲜红耀眼的红马甲。一时间,大街小巷堆积的垃圾不见了,居民小区的乱堆乱搭拆除了,街道两旁的广告牌、楼道内的“牛皮癣”铲除了……老旧城区换上了新装,全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水滴虽小,却能反射太阳的光辉;细微之处,却折射出文明的光华。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在市委、区委领导身先士卒、亲自捡拾垃圾的引领下,在广大干部职工恪尽职守、积极整治的工作历程中,从集中整治到常态化治理的转变中,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已逐渐成为全区的自觉行动。
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锻炼着雄关人团结协作的战斗力。从主要领导到一般干部,牺牲了周末休息时间,全身心扑在了清理垃圾中。工作中,他们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巡回检查、捡拾垃圾,清理卫生死角,不怕脏、不怕累。在他们的带动下,雄关区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独当一面,勇于战胜困难,善于破解难题,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困难面前奋勇争先,形成了“雷厉风行、闻风而动、说干就干、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的工作作风。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率先示范,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不仅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做好工作,还主动参与到创建中来。祁连、雍和等社区的部分居民群众,主动拆除“菜园子”、铲除小广告,积极支持创建工作。
通过半年多创建活动,全区环境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区累计投入资金129.7万元,出动人力5万多人次,动用铲车和各种货车2300多台次,清理各类垃圾20余万吨,清理卫生死角8000余处、乱堆乱放1600余处,反复清除小广告51万余处,设立警示标志牌150余块、隔离网4800多米,配置垃圾箱1400余个,划定停车位2600余个,市容市貌焕颜一新。
督促检查、长效管理,让效果持久
全域全城无垃圾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既顺应广大居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又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雄关区扎扎实实去抓,认认真真去做,立志做出成效。
从创建工作一开始,雄关区就围绕既能抓起来又能坚持下去的思想,积极探索建立保持无垃圾的长效机制。活动中,始终坚持“四个一”,即执行一个方案、配强一支队伍、拿出一套制度、完善一批设施。
执行一个方案即严格执行《雄关区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标准统一,时间统一,进度统一。
配强一支队伍即按网格配备103名文明劝导员和161名网格员队伍,采取“三包三定三覆盖”工作方式和“8+3”工作机制,实现常态化督查“无缝”管理。除8小时工作时间外,延长3个小时(即周一至周日晚上8:00—10:00),安排人员,定时间、定路段,重点对居民小区、“门前三包”责任落实等情况进行督查劝导,确保工作时间外和节假日都不走样。
拿出一套制度即重点完善三项制度:一是落实工作责任制。定期总结部署,区委、区行政先后召开推进会40余场次,现场协调会80余场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把工作任务细化分解为7个方面23项内容,为难点问题出主意想办法,层层落实,一抓到底。二是落实反馈制。各单位定期汇报工作进度,反馈富有成效的做法和存在的难点问题,从而进一步精准施策。三是检查监督制。全区成立了九个督查组,由区处级以上干部任组长,对责任区域创建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工作落实有效。同时,聘请部分居民群众为监督员,加强督导检查。
完善一批设施即在全区无物业小区、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区域增设1140个垃圾桶,在嘉峪关村新建2个垃圾池、黄草营村新建7个垃圾池,完善垃圾处理设施。
“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后,雄关区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投身到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的巨浪中,深化创建工作,切实巩固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将全域全城无垃圾内化为城乡居民的文明素养,使城乡文明进入新的良性循环——人因雄关而更幸福,雄关因人而更美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朱玲)近日,记者从相关会议上获悉:2017年,嘉峪关市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大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着力培植新经济和新动力,全市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平稳...
嘉峪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峪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