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颖军
□本报记者 王颖军
元旦前,本报报道了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暴涨的消息,一些习惯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市民惊讶地发现,近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大幅跳水。昨天,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理财师们坦言,春节前后理财产品都不可能再出现元旦前的高收益,“年底存贷比考核已过,各家银行揽存压力小多了”。
a
收益普遍下滑
昨天,在济南经四路一家国有银行网点,市民赵女士在向理财经理咨询在售理财产品收益后有些失望:“同事元旦前买的理财产品,只存几天,年化收益率4%,现在半年期的也没这么高啊。”理财经理表示:“元旦前是特殊时期,收益率当然高,现在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也远远高于同期存款,还是挺划算的。”
元旦前,各家银行争相发行超短期理财产品,仅2010年12月23日至29日这一周,1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 112只,收益率均大幅走高,其中不少10天左右的产品年化收益率超过4%。记者昨天走访银行时已经形势大变,半年以下的保守型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在4%以下。工行元旦前3天期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4%,目前11天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招行元旦前“贷里淘金”14天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为4%,目前同样的产品年化收益率为3%;另一家银行1月份发行的一款28天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98%,而元旦前,该行同样期限的产品收益率为3.50%,骤降了152个基点。“超短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3%,已经是目前市场上的最高收益。”济南一家股份制银行零售银行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元旦前的理财产品其实就是为了拉存款,把储蓄包装成理财,商业银行存贷比红线是75%,去年进入12月以后,不少银行已经接近红线,为应对监管部门、上级行的年末考核,抢存款是首要任务,到12月下旬市场资金紧张达到顶峰,银行间拆借利率接近6%,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必然走高。到了今年1月份,存款指标考核的压力暂时解除,钱不紧张了,理财产品收益率自然下降。
b
理财期限长了
尽管与元旦前相比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下滑,但由于经历了一次加息,且仍然存在加息预期,与去年11月份相比,目前理财产品的收益要高一些,也远高于同期存款利率。记者同时注意到,各大银行在短期理财产品的推广方面力度减弱,有意向市场推出更多中长期产品。有业内人士称,此举是为了在年初留住客户,避免原来做过短期理财的资金流失。
招商银行金葵花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史冬梅介绍,市民理财的需求千差万别,从央行进入加息周期的角度来看,选择短线理财产品更为灵活,但不少市民因为工作繁忙,没有太多时间理财,他们更愿意选择中长线理财产品。
工行大观园支行市场部负责人张航介绍,该行最近面向保守、稳健型客户推出了一款182天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为3.7%,而且首次向客户送人身保险,这说明中长线理财产品已不仅仅是销售产品、不仅仅靠收益率赢得客户,而是为客户提供贴身的理财方案。
c
信贷类产品收益高
在银行面向中低端客户发行的产品中,信贷类理财产品以收益较高、风险较低最受欢迎。业内人士称,信贷类理财产品虽然并不明确保本保收益,但事实上市场风险很低,客户在购买这类产品后,甚至可以像存款单一样用来做质押贷款。目前,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普遍高于4%。
兴业银行2011年第一期万利宝中信深圳集团项目(优先投资级)人民币产品(2年)是一只典型的信贷类理财产品,该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6.5%。浦发银行发行了个人专项理财产品2011年第一期信贷盈计划普通、大额款,期限为1年,预期年收益率分别为4.3%和4.7%,这款产品所募集的资金通过五矿信托发放贷款给大连友谊集团有限公司。此外,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农业银行、北京银行等在新年伊始也都发行了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
理财师介绍,部分信贷类理财产品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投资项目,而是进入总行统一调配的资金池,每一种理财产品的风险级别也各不相同,市民在购买时应先请专业人士做风险评估,再选择相应产品。
新闻推荐
“产粮第一镇”,逢旱麦苗青长清归德镇8万亩小麦遇旱不慌的秘密:不啃老本,科学管理
作者:黄智义□本报记者 黄智义归德镇绿油油的麦苗 通讯员马光仁 摄山东大旱逼近60年一遇,近3000万亩冬小麦受旱。日前记者探访枣庄、济宁等地,所到之处大都是无精打采的干枯麦苗,旱情极其严...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