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再建广厦千万间――― 本报记者专访济南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高立文

来源:济南时报 2011-01-05 18:08   https://www.yybnet.net/

记者王锋摄

本报记者 黄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1200多年前“诗圣”杜甫在“蜗居”中写下的诗句,如今被镌刻在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一楼大厅的影壁上。从市房产管理局局长到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局长,高立文每天上班都要看到这句话,心里都要想到这件事――― 住房保障。济南市住房保障“十二五”规划,是济南市第一个规范、完整的住房保障五年规划。这份规划,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承载了更多人的期盼。目前,规划初稿已经基本敲定。未来5年,济南的住房保障蓝图如何绘制?亮点何在?站在新一个五年规划期的起点,高立文对记者一一道来。“安居泉城”的目标,也在一言一语中勾勒出了雏形。

让中低收入群体有房住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安居才能乐业,不论从哪个方面、哪个角度讲,住房保障都有重大意义。”对于济南今后5年住房保障的发展方向,高立文有自己的想法,“一个主题,就是加快城市住房保障发展;一根主线,就是促进城市住房保障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目标就是要实现‘安居泉城\’。”

高立文介绍,“十二五”期间,济南的住房保障工作将遵循5大原则:保障基本居住需求、应保尽保;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时序科学、分步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人为本、动态管理。“我们要以现有的廉租住房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为基础,加快推进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和发展,规范和完善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制度,逐步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高立文说,“同时,要调整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应结构,使城市中等以下收入及部分特殊群体的居住状况得到较大改善,满足其基本住房需要。”

10万套保障性住房将拔地而起

“十一五”期间,保障性住房等已经让约6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解困。高立文介绍,根据目前规划,“十二五”期间济南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将有大发展和大飞跃。到“十二五”末,新增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总量要超过550平方米、10万套。城市住房困难居民的居住状况有较大改善,力争享受住房保障的居民要达到户籍总量的10%。

公租房接过住房保障“接力棒”

从2007年开始,济南的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基本实现了对住房最困难群体的应保尽保。与此同时,一场“接力”正在悄然进行。

从廉租住房手中接过住房保障“接力棒”,继续向“居者有其屋”这个目标奔跑的,就是公共租赁住房。现在,这条“接力”路线已经越来越清晰。“从规划中有关公共租赁住房的数据就能看出来,未来5年,这将是济南保障性住房供应的主渠道。”高立文说,“下一步,还要把廉租住房纳入到公共租赁住房范畴,逐步让两者‘并轨\’,这也意味着济南住房保障体系将由面向低收入家庭为主扩大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

到“十二五”末,“安居泉城”是怎样的图景?面对这个问题,高立文的回答简单而坚定:“要建立起覆盖所有城市低收入和部分中等偏下住房困难家庭以及其他特殊群体、具有济南特色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和配套政策体系,还要为住房保障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住房保障政策将实现“无缝覆盖”

今明两年将新增2.3万套公租房 保障房选址重点在东部新城、西部新城和滨河新区

“十二五”期间建设保障性住房大约10万套,这个数据是如何测算出来的?未来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选址都在哪里?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今年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能收获怎样的惊喜?针对这些市民关心的问题,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局长高立文一一作答。

按需定做10万套保障房“蛋糕”

记者:“十二五”期间,济南要新增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总量大约10万套。这10万套保障性住房主要覆盖的群体是哪些?

高立文:10万套保障性住房这块“大蛋糕”是量身订制,按照不同保障群体的需要,这些保障性住房有不同的覆盖范围。主要的被保障群体,是城区中等收入偏下住房困难家庭。同时,“夹心层”的住房问题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对于那些既不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又买不起商品房、无力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的单身职工,要力争通过公共租赁住房让他们有自己的家。

另外,根据济南“百千万”人才引进工程,一部分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也需要通过公共租赁住房来解决。

今年开工建设2.3万套公租房

记者: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您能否介绍一下,今年保障性住房具体建设任务怎样安排?

高立文:根据我们目前的安排,今年将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约2.3万套,新增廉租住房实物配租2000套,新增经济适用住房(含集资建房)4000套;向其余未享受其他住房保障的符合条件家庭发放租金补贴,实现“应保尽保”。

房源选址锁定3大片区、6大区域

记者:有很多家庭非常关心房源分布区域,您能否介绍一下,保障性住房建设区域主要分布在哪里?

高立文:根据目前安排,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将以东部新城、西部新城和滨河新区选址为重点,适当考虑在规划的轨道交通沿线布点。

初步计划有6大区域,分别是西客站片区和大学园区;滨河新区天桥段,小清河以南范围内;龙洞地区、章锦片区;文庄片区及其他棚户区改造项目范围内;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孙村片区;张桥片区和平安片区。

记者:选择了上述6大区域,具体是什么原因?

高立文:这样选址主要出于4方面考虑。第一是分散布局。因为住房困难家庭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处,而是分散于全市各区,所以选址应该是“大分散,小集中”,这样既方便他们就近工作,降低生活成本,也有利于融入社会,避免居住隔离。

第二就是交通便利。中等偏下收入人群大都不具备买车的能力,目前公共交通还是他们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市政府正在推动发展公交体系,保障性住房规划布点也应该与其同步,结合公交枢纽站、BRT站等交通枢纽站点进行综合开发。

同时,要配套完善。保障性住房小区内部或周边,应该配备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

另外,就是便于开发。我们尽量选择拆迁量少、周边开发相对成熟的地段,这样既降低土地成本,又能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减少相关配套费用。

不会让该保障的人落在“空”里

记者:目前,济南已经基本构建起由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棚改安置房、公共租赁住房组成的多层次、立体化住房保障体系。未来5年,如何让这些保障方式“形成合力”,一起为住房困难家庭撑起一片“蓝天”?

高立文:具体说来,“十二五”期间,要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逐步实现公共租赁住房与廉租住房的并轨。

同时,仍要充分发挥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的“托底”功能和经济适用住房(含集资建房)的保障功能,对最低收入住房

困难家庭要“应

保尽保”;

对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及新就业职工等,根据其需求和具体条件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或租金补贴保障;向符合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家庭提供经济适用住房保障;适时将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纳入保障范畴。

记者: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现在虽然有这么多的保障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按照收入标准衡量,一个家庭既不够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也超出了廉租住房的保障范围,从而落在“空”里?

高立文:目前的各种住房保障方式,就像是拳击中的一套“组合拳”。每一种保障方式都有自己的侧重点、有特殊的保障对象;组合在一起,就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解决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各种住房保障方式并不是严格通过收入的高低来划分,重点在于通过满足困难群体的不同保障需求,实现住房保障政策的“无缝覆盖”。

居者忧其屋?居者有其屋!

2007年12月11日9时15分许,走出经济适用住房选房现场的郭卫公不会想到,自己不仅成为济南第一位经济适用住房的买家,还亲历了济南住房保障工作的突破性进展。

在此之前,济南的住房保障工作以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租金核减为主;在此之后,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直到“十一五”末期,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已为6万余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解困。去年,公共租赁住房项目试点启动,更让无房“夹心层”看到了希望。

保障性住房任务目标和完成数量逐年递增

时间回到2007年,2007年12月11日,首批经济适用住房选房现场,虽然背负很大的经济压力,虽然只是一套50平方米左右的一室一厅,但足以让郭卫公的妻子流下热泪。

2007年12月17日,首批廉租住房实物配租选房现场。时年87岁的陈伯绍老人成为第一个选到实物配租房源的人。

“住房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解困更是重中之重。每当看见选到房子的人开心的笑容、激动的泪水,我的心情和他们一样。”回想这几年的工作,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局长高立文不无感慨。

2007年9月1日《济南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和《济南市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当年向低收入家庭出售经济适用住房204套,144户特殊困难群体享受到了廉租住房实物配租保障。

2008年初召开的市人代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建国承诺,要集中力量为民办好12件实事。其中,“对符合条件的约500户特殊困难家庭实施廉租住房实物配租保障”的目标,第一次被写进了“为民办实事”项目。当年,552户家庭喜获实物配租住房。

2009年、2010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都被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任务目标和完成数量也逐年递增。2009年要对800户特困家庭实施实物配租,当年完成839套;2010年要提供不低于1000套廉租住房,当年完成1493套。

准入门槛逐年降低,更多低收入家庭受惠

提供的保障性住房数量逐年增多,正是由于济南连续几年降低准入门槛,让越来越多的低收入家庭能享受到这一实惠。

2007年出台的《济南市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从低保家庭扩大到低收入家庭,将收入标准定为家庭成员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7670元。2008、2009年,济南又连续调整了住房保障有关政策标准,大幅度降低了准入门槛,扩大保障覆盖面。

目前,济南的保障性住房准入群体,已经扩大至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6642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这个标准在省内同类城市中位于前列。同时,廉租住房的面积准入和保障标准也相应提高。“到‘十一五\’末,通过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棚改安置房等途径,有大约6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得到保障。”说到此,高立文的言语中透出一丝欣慰。

保障方式越来越多,形成多层次住房保障格局

2005年,济南开始实施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租金核减的保障措施。这时,得到一套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还只是一个梦。

一切转变出现在2007年。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棚改安置房的“加盟”,让这个梦成真了,也让济南的住房保障体系趋于完善。“这期间,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就是‘夹心层\’的住房问题。”高立文说。

去年,这个难题终于被破解。沁园新居等6个公共租赁住房项目集中启动,“夹心层”能享受保障性住房指日可待。

至此,济南已逐步构建起包括棚改安置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租金核减、实物配租,公共租赁住房等形式多样的住房保障新格局。未来,更多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将得到解决。

新闻推荐

“膝关节病”遇良药一生无忧

在济南,越来越多的中老年朋友都知道远在云南临沧,保山地区的侯廷翰主任医师以及他专门针对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研制而成的“仙草骨痛贴”,但凡发现身边有膝关节疼痛、上下楼不敢使劲,下蹲困难,久坐站起...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再建广厦千万间――― 本报记者专访济南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高立文)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