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生
央视“3?15”晚会让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达到了高潮。晚会后,被“3?15”专题节目曝光的问题产品及其所涉企业纷纷作出回应:除了锦湖等个别企业据理力争,进行努力辩解外,多数企业和单位都对曝光的问题高度重视,严肃对待,积极整改,并严厉问责相关行为人和责任人。同时,监管机构和职能部门也及时介入,强化监督,认真清查,适时执法(3月17日《新京报》)。
尽管这些应急行动让公众看到了媒体监督的力量和认真执法的效率,但人们还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不少人在想:在“3?15”消费者维权的平台上,该被曝光、被谴责和被鞭挞的难道只有一些不良商家,部分失职渎职甚至贪赃枉法的执法监管部门不该被同时推上道德审判台?特别是在不少领域都集中暴露出标准缺失、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甚至纵容违法的严重问题后,公众难道不该听到有关监管部门和职能机构的道歉声吗?
一些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节约成本,谋取高额利润,生产和销售质量低劣商品和有毒产品,是一些企业丧失诚信,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所致。但如果我们不断地追根溯源就会发现,在许多不良商家的背后都隐藏着职能部门和监管部门的失职渎职,有的部门就是为了部门利益甚至只是蝇头小利而置角色与责任不顾,放任和纵容违法犯罪行为,与不良商家沆瀣一气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远的且不说,就拿近日央视“3?15”专题节目曝光的一些事件而言,背后都有监管缺位和不力的问题。比如“瘦肉精”猪肉事件,从生猪喂养到运输、屠宰,再到卫生检疫进入双汇生产线的多个监督管理环节都同时失守,其责任岂不是主要在职能和监管部门?再如垃圾变餐巾纸事件,一方面餐巾纸原本就没有准入门槛直接造成监管困难,另一方面国家标准也不禁用增白剂滑石粉,必然造成监管空档。
类似情形不胜枚举。也就是说,在当前存在的大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中,政府职能机构和监管部门都或多或少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认真检讨,向全社会公开道歉。然而,我们看到的情形却是,近年来虽然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政府职能及监管部门却往往在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应急查处和应急执法的同时,更多地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局限于制定文件、发发通知、做个提醒,而几乎看不到公开检讨执法和监管中的问题,更少见因此而向公众正式道歉。
其实,政府部门在未能正确履行职责时向公众公开道歉,不仅仅是对广大公众特别是受害者心灵的安慰,也不仅仅是职能部门的一种姿态,更重要的是职能部门的一种正确的职能定位和角色自认,这既是建设人本政府和责任政府的重要思想观念保障,也是调适官民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已高兴地看到了发改委主任张平为拉闸限电而道歉,以及王岐山副总理为食品安全问题而“不好意思”,希望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在“3?15”后也能就相关事件真诚道歉,因为它的意义决不是形式上的。
(济南 法律学者)
新闻推荐
时报讯 (记者臧文涛)提起“亮灯灭灯”的当红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济南观众应该不会陌生。这档目前收视率仅次于央视《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的当红节目,即将来济南招募嘉宾啦!此次活动由江苏卫...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