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你好!
5月15日时报刊发了“关注马路禁停,破解城市拥堵”的相关报道,笔者看后颇有感想。
济南私家车日益增多,一方面体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虽然只是在“四纵四横”主干道禁停,可道路是“死”的车是“活”的,其必然牵动整座城市的神经,相关部门既要果断决策,更要务必使禁停首战告捷,达到预期目标。
如何化解禁停给有车一族带来的焦虑感,尤其是规避“一禁百路摇”的连锁反应呢?前不久,杨鲁豫市长在全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改进执法方式,在综合整治过程中,要疏堵并举,以疏为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尤其是“既要让商贩有地方去,还要考虑群众方便”,或可供主干道禁停借鉴。在这里,笔者把私家车比作是商贩,“群众方便”可视为市民上班便利,把让车有地方停和方便市民上班作为禁停的首选路径,不仅有利于禁停的实施,更重要的是达到禁停让市民满意的目的。
很多人以为,一说将路权还给非机动车和行人,就认为是一律不让车辆停靠了,而没有考虑目前市区停车秩序需要规范;再者,没有考虑禁停本身带有的试点性质,这其中就包含了既有征求民意、汇集民智,也有总结完善、自我纠正的地方。笔者认为,目前在实施禁停的问题上,要从加快济南城市现代化交通管理以及迎接十艺节的角度出发,别局限于个人利益得失,多一些换位思考,就可以宽容当前的禁停之举。
因此,在主干道禁停的问题上,既要推动沿街单位开放内部停车场,大力挖掘公共车位资源,又要对次干道和支路要科学规划,加大空间的综合利用率。总之,市民的停车需求就好比要过河,相关部门就要设法解决好“桥”和“船”的问题。
(读者 甘泉)
新闻推荐
作者:孟琳)夏日的脚步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侧耳倾听,我们听到树叶生长的声音,感觉到阳光欢快照耀大地的热情,看到桂林张开双臂拥抱我们的温情。在这首欢快的交响乐中,请让我们尽情领略桂林夏日的独特...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