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松 董莉实习生 石晓丹 郑楚翘
产量从每年数万辆到近20万辆,重汽不仅吸引了国内配套企业向济南靠拢,也吸引了国际巨头来济建厂;吉利、青年莲花等轿车企业近年才落户,目前年产量仅两三万辆,这让很多配套企业想来却担心“吃不饱”。
这给人以启示:同为“龙头”,重汽对下游产业链的拉动力已经显现,而轿车要想拉动整条产业链,产量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德国三巨头,济南机场路上当“邻居”
临港经济开发区,机场路西侧,三家紧邻的企业门前的旗杆上,除了中国国旗,还飘着德国国旗。ZF、大陆、VOSS这三家德国企业,而且都是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飘洋过海,竟然在济南一条路上当起了“邻居”。
时间追溯到2009年11月19日,记者对当时的一幕仍记忆犹新。在当天举行的大陆汽车电子(济南)有限公司奠基仪式开始前,前来出席的德国ZF商用车转向机(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德莱孚?普莱葛和同是外籍人士的副总经理晋和发站在进口处不远,不断用中文“你好”和熟人打招呼,不认识的,就边伸出手边用中文说:“认识你很高兴。”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在济南站传递时,普莱葛是火炬手之一,记者一眼就认出了他,上前打招呼,普莱葛也是热情地和记者交谈起来,并向记者介绍德国大陆公司的情况。福士(VOSS)汽车零部件(济南)有限公司外方负责人当时也出席了仪式。
这场面有点像中国某个家庭办喜事时,邻居都来帮忙接待客人。当时奠基的大陆汽车电子(济南)有限公司的南侧是ZF公司,北侧是VOSS公司。“现在我们也经常交流。”日前记者再次见到普莱葛时,他说,主要是交流企业的经营情况。
而且,在机场路上做邻居的三家德国企业都非等闲之辈。德国大陆集团是全球五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369位,在商用车领域属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ZF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为全球第四大、欧洲第二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德国VOSS(福士汽车系统)是一家在世界13个国家设立分公司的跨国企业,成立于1931年,总部设在德国卫普夫尔斯市。
都为“傍”重汽而来,ZF曾当“宣传员”
这三家德国企业都是冲着重汽来的。“这里有我公司在中国最大的客户。”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为何来济南,普莱葛说。据了解,ZF在济南的公司主要生产卡车用转向机,2005年开建,次年投产,是重汽目前引进的近10家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第一家落户济南的。
据普莱葛介绍,目前他们的产品55%左右供应给重汽,重汽90%以上的卡车、80%以上的工程机械车使用他们的产品。此外,他们还向福田、东风、三一重工、金龙、宇通等国内车企供应转向机。普莱葛直言,当时决定落户济南的另一个原因是,济南距离另一重卡生产企业福田也不远,当然还有政府很积极等方面的原因。据悉,其去年的销售额达6.8亿元,最高时曾达8.8亿元,去年下降主要因为商用车市场出现了下滑。
在今年的济南市“两会”上,身为政协委员的德国大陆集团商用车及售后部门公共关系部总监赵璇,正是当时大陆方面的“主谈”。她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大陆集团在济南设厂就是奔着重汽来的。用赵璇的话说,他们的目标是把济南工厂打造成济南商用车配套基地。
2009年时,全球金融危机刚刚爆发,大陆集团在全球的投资要么搁浅,要么终止。在奠基仪式上,德国大陆集团商用车部总裁麦克尔?鲁夫在致辞时说,在济南设立的大陆汽车电子(济南)有限公司,是金融危机以来德国大陆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唯一批准投资的项目。其对重汽的重视可见一斑。
据了解,去年刚投产的济南大陆目前主要生产仪表、车身控制品、车身传感等配件,除主要给重汽配套外,还为国内其他汽车厂家服务。“来之前,他们都来向我了解过情况。”普莱葛对记者说,近年来,他们接待过很多有意到济南投资的外资企业,大陆和VOSS在决定落户济南前,就曾向他“取经”,“大家关心的问题是,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情况,与重汽的合作情况,是否能找到合适的高素质人才等”。他的回答是,各级政府都大力支持,重汽是一家值得信赖的企业。普莱葛坦言,他也提到了一些困难,比如济南缺乏国际学校,外方人员带家庭来济南会有一些麻烦,“我是真诚的”。
记者问,他的介绍是否对大陆、VOSS落户济南起到作用?“应该起到一些影响,”普莱葛说:“到现在为止,没听他们说不好”。
纷纷增资扩建,还将引来自己的配套企业
不仅如此,普莱葛说,他们正准备把自己的供应商也引入济南。
据他介绍,以价值计算,现在他们的转向机65%已经国产化,但零部件供应商分布在全国各地,有的离得比较远,在济南几乎没有配套企业,目前只有一道外包工序交给同处临港经济开发区的企业。这显然是ZF不愿看到的。
为此,ZF扮演了一次“招商人员”。普莱葛说,他们向一家名为鲍底克的企业表示,“如果想长期给ZF配套,就必须在济南设厂”。据了解,鲍底克也是一家外资企业,目前已在无锡设有生产基地,但普莱葛认为其距济南太远。据他介绍,不久前,鲍底克已就落户济南签署意向。
配套企业引来自己的配套企业,无意中,ZF充当了一把招商员,帮助济南把汽车产业链进一步拉长。
但ZF显然不是“活雷锋”。普莱葛多次强调,商人看中的是回报,也注意风险。包括他们在内,外资企业决定是否到某地设厂时,最看重的是市场,其次是自己的配套环境,当然也会考虑政策环境。“有一家稳定的客户,企业就能看到自己的回报和安全性,然后再慢慢找其他客户。”在他看来,重汽就是让他们看得到回报的稳定客户。
“非常满意。”在谈到ZF在济南的投资回报时,普莱葛毫不犹豫地用上了这4个字。据他介绍,山东公司是近年来ZF全集团投资回报最好的几家公司之一,“当时都没有想到会这么好”。记者2010年了解到的情况是,截至当时,5年多其总共实现利润2.7亿元,远超1.46亿元的一期投资。
或许正是“非常满意”的回报,促使ZF在济南不断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记者到ZF采访时,其二期正在建设。
据了解,山东ZF的初始注册资金为8400万元人民币,一期投资为1.46亿元,到2011年,投资总额从最初的1.46亿元增加到了5.2亿元。
2010年时,他们和重汽签署一份战略协议,主要内容是续签5年的供销协议,同时将为重汽研发一系列新产品,还决定扩建。第二年7月,其二期开工建设。据普莱葛介绍,二期将增加5000平方米的生产面积,同时将建27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这将是ZF在中国大陆设立的第一个转向机研发中心。此前在ZF的中国总部上海,他们有一个综合性的研发中心。普莱葛说,未来几年,他们每年将增加900万欧元的投资。
不仅ZF,记者注意到,VOSS扩建工程已于去年初开工,总投资为1.5亿元。
轿车产量上不去,配套企业害怕“吃不饱”
与重汽吸引国际巨头纷纷到济设厂相比,虽然吉利、青年莲花等也一直想找“帮手”,甚至预留了场地,但到目前为止落户济南的轿车零部件企业屈指可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产量尚小,配套企业想来,但又害怕“吃不饱”。
提前留地想招12家,5年之后仍没“满员”
“早在2007年吉利开始在济筹建基地之初,我们就预留了500亩地,专门用于配套产业园的建设。”济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文安告诉记者,按照最初打算,配套产业园将引进12家国内外一流企业入驻,为吉利提供“贴身”服务。据了解,为此,他们提前把水、电、气装好,道路也已修好,只等企业来建厂房。“吉利一直在尽力引进各种配套企业,当然满足了吉利的生产需要,他们也可以给其他企业供应零部件。”程文安说。
5年过去了,目前产业园内只有两家配套企业已经上线生产。一家是浙江泰鸿机电公司的底盘冲压件项目,另一家是韩国知名企业汉拿,主要生产空调。还有几家或在建或在谈,如法国弗尼亚集团与浙江利民公司合资的内饰件项目,厂房已经开始建了。
程文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如吉利一年在济生产10万辆车,产值在130亿元到140亿元,就算只有10%的零部件就地配套,数量也相当可观,主要配套企业年收入可能会过亿元。不仅如此,如果年产量达10万辆,吉利在济南的员工将达3000人,下游的配套企业还要两三千人,那么当地第三产业也会发展起来。
这还仅仅是吉利一家“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配套企业也想来,但又担心“饿肚子”
在程文安看来,量上不去,是配套企业迟迟没有跟着他们到济南设厂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了解,济南吉利去年产量约为2万辆。
济南青年莲花汽车公司副总经理韩鲁平也告诉记者,曾有配套企业和他们做过一些沟通,想来济南落户,而且“有这种想法的还不少”。无奈的是,济南轿车总量还太小,形不成规模,配套企业担心来了“吃不饱”。据介绍,去年济南青年莲花生产了2.5万辆轿车。
山东宝雅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兼工具车事业部总经理王汝江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到产量的问题。他认为,要迅速打造济南汽车产业的配套体系,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广东、江浙等地将成熟的配套企业引进来,这在短时间能带动整个产业发展。但目前的问题是,济南没有足够的配套量来养活外来企业,“只要算一算投资回报率,没人愿意来”。
在他们看来,尽管济南已拥有多家轿车生产企业,但总产量还不算大,而重汽一家在济南的年产量就达到10多万辆。由于轿车的技术和重卡的技术相差很远,为轿车配套的企业很难给重卡配套,市场容量成为配套企业决定是否在济南设厂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车企寄望用“量”引“帮手”
记者第一次采访程文安时,他正在位于经十西路的吉利汽车超市内与同事讨论如何进一步促进销售。按理说,他的主要任务是生产,生产出来的车交由销售部门卖,但他的想法是“生产不是问题,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把销量提上去”。“从目前来看,今年的销售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前期我们也呼吁了一番,现在静下心来练内功。只要以后树长大、长高了,就不愁没有企业来‘乘凉\’。”韩鲁平认为,有了规模,配套企业自己就会跑过来。“从3月初到现在,每天晚上都加班到9点多。这种势头,保持到上半年没问题”。
无论是程文安还是韩鲁平都称,虽然去年以来汽车市场陷入低迷,但他们的销售形势相当不错,产量也水涨船高。巧合的是,两位人士几乎都说出同一个数字―――3万。他们表示,如果今年产量能达到3万辆,他们对配套企业的吸引力就会大大增加。“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后,做音响系统、导航、后装美容的一些企业自然会很快跟来。”程文安说。
同时,以目前的产量,两家企业启动二期的可能性很小。据了解,目前济南吉利和济南青年莲花的设计产能都是10万辆。“只有一期达产,二期才会动工。”两位人士都说。
程文安认为,不能光靠自己,只有和同行一起把轿车“蛋糕”做大,才可以增大对配套企业的吸引力。在他看来,正在济南考察的东风日产如能落户,一方面其可能会带来部分配套企业,另一方面也能让其他配套企业看到济南轿车配套产业的潜力。
相关新闻
引来企业“已够一桌”“重汽模式”值得借鉴
“已经够一桌了。”重汽有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除了ZF、VOSS、大陆外,他们引进的或冲着重汽在济南设厂的跨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已近10家,有的已经建成,有的正在建设,还有的正在谈。
记者了解到,在济南高新区,斯凯孚(济南)轴承与精密技术产品有限公司已于去年4月奠基,计划于2013年竣工。该项目总投资达5.76亿元,建成后将达到年产各类轴承1200万套的能力,主要生产应用于汽车的圆锥滚子轴承和卡车轮毂单元。
据悉,成立于1907年的斯凯孚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是全球领先的滚动轴承和密封件供应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除了表示重汽是其重要客户外,普莱葛说,其提供的合作模式也是吸引他们的因素之一,“很省心”。
据了解,ZF、大陆等在济南设厂时,实际都不是他们自己建厂房,而是重汽按他们的要求建,然后把厂房转租给他们。如此,外方省了征地、基建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厂房建设好后,他们只需要把生产线搬过来就行了。
对于重汽来说,则可以解决关键零部件的采购难题。而且由于外方在济南设厂,大大降低了零部件厂家的生产成本,从零部件厂家到重汽的运输成本也节省了不少,降低了重汽零部件的采购成本。
新闻推荐
首次春季高考济南10131人参加本周末开考,18日下午4点之后可看考场
时报5月15日讯 (记者赵静 实习生朱士娟)今年,首次春季高考济南共有10131人报名参加,其中普高生只有119人。今年是山东首次实行春季高考,考试时间为5月19-20日,考生可于5月18日下午4点以后到所在...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