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百年瑞蚨祥,曾是多种经营商业王国 今日老字号,售布剪裁仍做“万户衣”

来源:济南时报 2012-05-15 12:06   https://www.yybnet.net/

作者:郑连根实习生王沛

□本报记者 郑连根 实习生 王沛

瑞蚨祥,享誉全国的中华老字号,不仅在北京、天津等地享有盛名,也是老济南不可不提的百年老商号。1904年济南开埠后,位于经二路的瑞蚨祥绸布店开始专营门市零售。一个世纪过去了,瑞蚨祥老店仍在经营,传播着丝绸文化,坚持传统成衣定做的范式。百年老店穿过重重历史,屹立不倒,今日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记者探访了位于市中区经二路的瑞蚨祥绸布庄,感受百年老字号的风采,探寻瑞蚨祥的前世今生。

实地探访

百年老铺今日犹在,昔日风韵完整保留

下午三时许,记者来到坐落于市中区经二路北侧,纬三路和纬四路之间的瑞蚨祥绸布店。从远处看,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浅灰色三层小楼。楼体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四层方形塔楼,方塔的一二层开长方形窗户,三层则为圆形白色小窗,呈对称格局。方形塔顶各有一个中式四角攒尖顶的四方亭,亭中空,可受八面来风。两座塔楼中间以平墙相连,墙体上并排开了三个白色圆窗。此建筑整体风格颇具西式教堂的特点,给人一种厚重感,而两侧塔顶的镂空方亭又给建筑增添了几分灵巧。

在绸布店门口,悬挂着“中华老字号”和“原瑞蚨祥鸿记”的铜牌。走进店铺,记者发现,从外部看起来分为三层的楼房其实内部只有两层,一楼大厅和二楼的环廊由双分的木楼梯连接。在一层营业厅,记者的目光被柜台上摆放的五彩绸布所吸引。这些布料大多为真丝和各式绸缎,一卷一卷整齐地摆在柜台上,花色繁多。两名女店员在柜台内笑容满面地招呼着:“来,截块布做衣服吧”,“你看,这料子多好,多舒服”。记者看到,东、西两侧的柜台上都摆放着各式花布,靠墙处则是放布料的橱柜,营业员在柜台和橱柜间的区域活动。这样的经营布局使大厅中部空出一块地方摆放旗袍、唐装等成衣,充分利用了空间。店员告诉记者,店内格局从开业伊始就是如此,近百年来未曾改变过。

大厅的北侧出售各种蚕丝被及床上用品,记者试着抚摸,被子柔软顺滑,手感极佳。营业员介绍说,这种被子是货真价实的“蚕丝”制造,对人体肌肤很有益处。记者在去二层的楼梯口注意到一个小房间,这个房间在两侧都开有窗口,右侧门口有几把供客人休息的椅子。营业员说,这间小屋就是原来的“账房”,上世纪20年代“瑞蚨祥”开业的时候,账房先生每天就在这间小屋里打着算盘计算一天的收入支出。如今,“瑞蚨祥”的工作人员依旧噼里啪啦拨着算盘,仿佛把记者带回到那久远繁盛的年代。

房间南侧墙面上挂着“百年瑞蚨祥”的牌匾,下面是一对“母子蚨”图案的注册商标,商标下方是一个大型精美的双龙戏珠浮雕,浮雕两侧写着“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牌子。浮雕前面立着一块黄色竖牌,上面详细地列举了各式服装加工的价目表,其中包括男女式唐装、西装、衬衣、风衣等种类,后面用括号标明所用布料,价格在几十元至一两百元不等。依据裁衣布料“明码标价”,体现了瑞蚨祥诚信经营、童叟无欺的经营原则。

记者沿木楼梯拾级而上,在一层至二层的拐弯处看到一个“宝地生金”的牌匾,两侧有副“裁云朵,做衣裳”的对联,上方正中则悬挂“云汉天章”的横批。上至二层,又见两侧的朱红色列柱上用金字写着另一副对联―――“店纳活水玉尺引水接三江,门度彩云银剪裁云分万户”,由此可见,“瑞蚨祥”缝制衣服的手艺之精湛及“做万户衣”的豪情壮志。这时,西侧一个房间里隆隆的缝纫机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走近一看,三名女工正各自认真地在缝纫机上缝制衣服,还有一名女工正在裁剪布料。房间一侧悬挂着已缝制好的成衣,其中还有两三件色彩亮丽的旗袍。

记者走出房间,站在二层楼梯口抬头望去,屋顶天花板上绘有二龙戏珠的彩绘,以及繁体“瑞蚨祥鸿记”的标志。房间正中悬挂着一个华丽的水晶吊灯,光彩夺目。记者发现二层屋顶为钢梁、钢檩条、瓦楞铁屋面组合成的平顶罩棚,据说这是济南第一座采用钢结构的建筑,所用钢材是当年修建泺口铁路桥剩余的德国钢。环顾四周,二层主要由四根典型的爱奥尼克圆柱支撑,楼梯四周的护栏上则刻有精美的木雕,东西两侧各悬挂着“迎客松”和“富贵牡丹”的彩画。整体看来,二层布局合理,高高的屋顶开阔了视野,彩画木雕、宫灯炫耀,给人美的感受。

经营现状

坚守传统裁衣技艺,问津者多为“老主顾”

瑞蚨祥的店员告诉记者,如今做衣服的人并不多。与其等上一两周才能拿到手衣服,现在的顾客更倾向于购买裁剪缝制好的成衣,年轻人则偏爱各种设计独特的时装。“像我们店,旺季的时候一般要等20多天才能拿到衣服,可能有些人就等不及了。”女店员说。正聊着,记者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来到店中,他慢悠悠地溜达了一圈,最终停在一卷蓝色真丝布料前仔细翻看起来。记者上前询问,这名老者说自己就住在附近,经常来这里定做衣服,有的时候就算不买也要来这儿逛逛。“我今年七十多,在这里做衣服几十年了,感觉还是做的衣服合身,穿着舒服。”老人笑眯眯地说。

记者了解到,现在瑞蚨祥的消费主体主要是一些“老主顾”,大都是中老年人才偏爱“做衣裳”,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准备结婚的新人定做结婚礼服。前些年,瑞蚨祥推出了“寿衣制作”,还在店铺东侧打通一间屋子专门经营寿衣。1998年,瑞蚨祥注册了青牌寿衣,自己生产销售,选料考究,做工精细,深受顾客的欢迎。即便如此,由于消费群体有限,寿衣经营对总体状况的改善只能是“杯水车薪”,瑞蚨祥的生意再难呈现昔日的繁荣景象。

店员告诉记者,近几年,瑞蚨祥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出了一些特色服务,如量体算料、来料加工服装的业务,“我们现在还按照季节推出服装定制,夏天主推旗袍定做,冬天则主要制作唐装”。此外,瑞蚨祥对市区内的居民提供免费送货,外地则代办托运,方便了群众。店员告诉记者,前几年关于瑞蚨祥创始人孟洛川的电视剧《一代大商孟洛川》曾热播,一度使店里的生意红火了起来。“很多人在店外面拍照,来店里参观、定做衣服,当时生意好了一阵子。”店员小李说。可后来,随着电视剧热度的慢慢散去,人们似乎又把这家“老店”日渐淡忘了,来店里的顾客也逐渐少了起来。

发展历史

从卖土布的小商号到布匹、黄金、茶叶等多种经营的商业王国

“瑞蚨祥”的创办人名叫孟鸿升,是济南章丘县旧军镇的孟氏后裔。孟鸿升为人勤俭肯干,当时在山东有一种土布叫大捻布,经久耐穿,很受当地人的欢迎。孟鸿升不辞劳苦,一年四季奔忙于城市与乡村之间,贩卖大捻布。

多年后,孟鸿升积累了一笔钱财,就于1835年出资2000吊在济南芙蓉巷开设了瑞蚨布店,专门批发零售章丘辛家寨子一带出产的土布,即老百姓所说的“寨子布”。后来,瑞蚨布店逐步发展,积累了足够资金,孟鸿升就于同治元年(1862年)在济南院西大街(今泉城路)南购地皮,建起五间门面的楼房,开设了瑞蚨祥缎店,将瑞蚨布店的全部资本和人员并入,“瑞蚨祥”正式成立。

说起店名“瑞蚨”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身为商人的孟鸿升平日十分好学,粗通文墨,于是结识了不少文人墨客。孟鸿升认为当时大多数店铺的店名都比较粗俗,不太可取,就想给自己开的布店取个既文雅又吉祥的字号。一日,他特意邀请了几个好友来家做客,席间孟鸿升提到了“青蚨还钱”的典故,并想以此给新店起名。“青蚨”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形似蝉的神虫,晋代《搜神记》卷十三记载,青蚨“生子必依草叶……取其子,母必飞回,不以远近……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也就是说钱用完了还能再回来,寓意“财源不断,周而复始”。经过仔细推敲,在场所有人一致认为“瑞蚨”两个字吉利,于是孟鸿升将店名正式定为“瑞蚨祥”,他希望借祥瑞的美好意味以及“青蚨还钱”的吉祥寓意,使得瑞蚨祥能财源滚滚,不断发展壮大。

也许是因为能带来金钱的“青蚨”和“祥瑞”,买卖开张后,瑞蚨祥的生意确实很兴隆。当时瑞蚨祥的主要经营方式为零售兼批发,经营项目有绸缎、绣货和布匹,其中以销售布匹为大宗。由于瑞蚨祥门面宏丽阔气,地处繁华路段,加上经营有方并擅做宣传,自开张以来营业状况就很不错,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赶超了济南原有的庆祥和隆祥两家绸布业老店。

1868年,瑞蚨祥的少东家孟洛川掌管了店务。当时孟洛川只有17岁,人虽年轻,但颇有才干,且勤学善思,掌管瑞蚨祥后,生意更为兴旺。等到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孟洛川在北京抄手胡同开设了一家鸿记布店,但当时规模并不大,营业范围也仅以批发章丘土布为主。

1876年,年仅25岁的瑞蚨祥掌门人孟洛川把目光投向了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 大栅栏,并派当时的经理人沙文峰代其考察北京市场。沙文峰看到北京作为清朝帝都,达官贵人皆聚于此,生活奢靡,高级商品需求日增。适逢当时清政府崇尚洋务,大量洋布涌入中国,利润优厚,因此沙文峰认为在北京经营绸缎、洋货肯定有利可图。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孟洛川出资在北京大栅栏购买地皮并建造门面房,正式设立北京瑞蚨祥缎店。开店之初,共有资金八万两银子,孟洛川通过结识官僚吸收了不少存款作为营业资金,瑞蚨祥运作良好,赚了不少钱。后来瑞蚨祥又开设了鸿记布店和瑞蚨祥绸缎店,在天津开设了瑞蚨祥土布庄兼钱庄,在沙文峰的辅佐下,孟洛川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1896年,瑞蚨祥在烟台开设了分店,沙文峰被提拔为济南全局总理。

1904年济南开埠后,济南瑞蚨祥先后在青岛和天津开设分店,专营门市零售。并于1924年在商埠内经二纬三路购地建房,开设瑞蚨祥鸿记分店,就是现在经二路上仍在经营的“瑞蚨祥”绸布店。此外,瑞蚨祥济南总店和分店同时增设金柜,于1924年11月开张经营金银首饰。看到这,您也许会疑惑,怎么好好的丝绸店里摆起了黄金摊呢?

原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等国往中国大量抛售黄金,致使金价大跌。1919年时,黄金由平时的三十五六两银子每两跌至十三四两银子每两,价格“缩水”近一半。孟洛川瞅准时机,购进一批黄金,大约有三千两。当时军阀、官僚、地主和资产阶级的生活十分奢侈,金银首饰成了他们最流行的装饰品以及馈赠、应酬、贿赂之物,因此金店的生意异常红火。针对当时金店业所炼“足赤”金只有点九九八的现象,向来提倡货真价实的瑞蚨祥金柜为争取顾客,对黄金进行加工精炼,并取名“炼赤”。因成色与众不同,“炼赤”金的价格高出一般,却卖得很好,颇受豪门富户的喜爱。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瑞蚨祥的诚信风格和独树一帜的经营之道。

瑞蚨祥自19世纪末,从济南向全国各地发展,到1934年瑞蚨祥已拥有24处企业,分布于济南、北京、天津、上海、烟台、青岛等城市,最盛时期职工总数达上千人,建立了一个集经营布匹、绸缎、刺绣品、皮货、棉纱、纺织、印染、钱庄、当铺、茶叶、金银首饰等众多经营项目之大成的商业王国。孟洛川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大的民族商业资本家。

【扩展阅读】

“旗袍控”宋美龄与“瑞蚨祥”的服装定做业务

说起私人服装定做,在旧时那可是皇室贵族或者达官贵人的“专利”,这些人有专门的裁缝为其量体裁衣,所用布料也多为名贵丝绸或珍稀衣料。一套精美的服装做出来,要花费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根本无力承担,很多人都是扯上二尺棉麻布料,自己回家裁剪缝制。

到了近代,私人服装定制逐渐走向“平民化”。随着绸布庄的兴起,一些效益较好的绸布店开始为人们提供裁剪制衣的服务。顾客在店内挑选好中意的布料,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根据顾客身材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裁衣。“瑞蚨祥”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个性化制衣是“瑞蚨祥”的传统特色,从选料到成衣制作始终是“一条龙”服务。在遵循传统制作技艺的镶、滚、拼、盘、贴、荡的同时,制衣师傅又增加了手工刺绣等技艺,制作出来的服装选料精良,剪裁得体,滚边讲究,盘扣精美。盘扣是中国传统服装服饰制作中的特色之一,种类繁多,技术含量较高,是纯手工的“绝活”。在瑞蚨祥制作的各类中式服装如唐装、旗袍上,那制作精美、技艺精湛的盘扣大多让人爱不释手,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瑞蚨祥”曾给历史上的很多名人制作过服装,其中包括溥仪、袁世凯、徐世昌、张自忠、张作霖父子、宋氏三姐妹、四大名旦等。值得一提的是,宋氏三姐妹中的宋美龄是个十足的“旗袍控”,她对这一中国传统服饰极其热衷,一年四季都不断地更换旗袍,以应酬各种宾客。特别是当她出席有外国人参加的酒会或舞会时,就会选择穿着做工精美且独具中国特色的旗袍出场。如果会见非常重要的宾客,她就根据所见客人的身份地位,穿上更为高级的旗袍。宋美龄曾有一个超大型衣柜,她的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旗袍,平时都交由管理服饰的女佣编上号码,分类整理,以便随时取用。1991年宋美龄决定到美国去定居的时候,她乘坐的客机里装有99箱私人衣物,至少有50箱旗袍,而这些旗袍中有相当一部分出自百年老店“瑞蚨祥”。

新闻推荐

驻济四高校联合召开风靡全球的“模拟联合国大会”大学生变身“外交官”畅谈国际时政

时报讯 (实习生朱士娟 记者赵静)12日,代表59个国家的近120位“外交官”在山大齐聚一堂,正在对“遵守海洋法,保护各国海洋权益”这个议题进行激辩。这是驻济高校首次联谊召开模拟联合国大会(简称“模...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百年瑞蚨祥,曾是多种经营商业王国 今日老字号,售布剪裁仍做“万户衣”)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