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到小商品批发市场批发文具,然后拿去售卖。 见习记者江丹 摄□见习记者 江丹 记者 徐敏
7月6日,本报以《50元生存10天,你见过吗?》为题,报道了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9名大一学生来济南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挑战训练的事情。11日是这些学生生存挑战的第8天,他们的挑战进展如何?在过去的7天里,他们又经历和收获了些什么?记者从带队老师孙海罗那里了解到,9名学生已经全部找到稳定工作,又于7月10日全部辞掉工作,结束打工开始创业。从11日开始,他们的挑战从“求生存”进入“谋发展”,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创业。
“求生存”成功,开始“谋发展”
孙海罗介绍,在过去的7天里,9名学生不仅全部找到工作,而且都赚足了10天的生存经费,有些学生甚至超额完成,结余不少。7月10日,孙海罗要求学生们将稳定工作全部辞掉,结束打工生活,结合所学的音乐表演专业进行创业。
孙海罗表示,通过他这几天的观察,学生们已经适应了打工的模式,每天在餐馆里洗洗碗、打打杂儿,只是身体劳累而已,而他更希望学生能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在思想上有更高的升华。
于是,孙海罗要求这些学生开始新的生存挑战。他希望学生们在济南这个陌生城市“求生存”成功后,能够结合所学的音乐表演专业进行创业,继续“谋发展”。“在‘求生存\’阶段,我要求学生不要把目标定太高,但是在‘谋发展\’阶段,我希望他们能够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孙海罗说。孙海罗表示,“求生存”阶段,学生们多是一个人在一个餐馆里单打独斗,在“谋发展”阶段,尝试分组创业能提高集体协作的能力。
卖文具创业,三人一晚挣100多元
钱莹是最早找到工作的学生之一,之前她曾在一家面馆里打杂儿。在说到打工和创业的区别时,钱莹总结道,前者只需要听指令,后者需要自己动脑筋。“在面馆里就是端盘子、扫地,干一些零碎的活儿,老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钱莹说,创业锻炼的机会更多,每天要应付各种各样不同的人。
钱莹和潘瑞琪等一起批发了一些文具,在住所附近的大学校园里售卖。钱莹说,因为没有本钱,她们三人说服文具店的老板,以成本价赊到文具,卖完之后再还钱。对于准确辨认客户,钱莹还总结了一套经验,她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看那些走路匆匆的人,一般都有急事,肯定不会停下来买文具。学生们卖文具的方式也比较特别,音乐表演专业的钱莹告诉记者,她们会唱首歌作为礼物送给买文具的顾客,这一招给她们带来不少生意,三个人一晚上就挣了100多块钱。
钱莹、潘瑞琪两人在卖文具时,有人得知她们的情况后,从她们那里买了两个笔记本,又反过来送给她们,并专门买了两瓶水交给一边唱歌一边卖文具的她们。
新闻推荐
作者:王晓芳和以往历届一样,中国奥运名单在最后一刻总会有几个名额让人意想不到,今年最大的冷门就是女子举重48公斤级绝对头号选手田源的落选。作为2011年世锦赛该级别三金得主,湖北选手田源...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