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红十字会”这个机构名称,相信绝大多数市民都耳熟能详,如果要问红十字会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流程,恐怕很多人不太清楚。昨天下午,市民记者团一行21名市民记者,参观了济南市红十字会及相关单位和机构,对红十字会的具体工作有了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13:50,山东省首家造血干细胞血样固定采集点
在济南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市民记者团第一站来到位于英雄山广场旁边的济南血站爱心献血屋。“我们这个献血屋,是全省第一家固定的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点。”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刘成海介绍说:“这里分为检验区、休息区和采集区,每个区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我们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做到对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随到随采,避免了过去流动采血的不方便性。”“采集对年龄有限制吗?”有市民记者提问。“这是有的,通常情况下是18岁到45岁。”刘成海说。“采集造血干细胞是抽骨髓吗?会有危险吗?”刘成海解释道:“这是人们的老观点了,现在的医学技术已经很发达了,是采取静脉血液采集的方式,就像抽血一样,不会有什么危险。”
造血干细胞固定采集点结束后,市民记者团成员、“兵妈妈”齐玉珍对采集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一定为你们多做宣传,消除人们对采集造血干细胞的误解,毕竟这是救人命的大好事!”
14:50,山东力明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生命奉献展厅”
市民记者团的第二站来到了位于山东力明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这里,市民记者们将要参观省暨济南市“生命奉献展厅”,展厅的墙壁上悬挂着一些遗体捐献者的先进事迹和生前照片,并有简要的文字介绍,在介绍的字里行间里透出了人间大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在墙的另一面有一个奉献者名录和常青树,每个树枝上悬挂着捐献者的照片和名字,以及亲属对他们的祝愿,在名录的一侧写着“精神与日月同辉,爱心与天地共存”。走出生命奉献展厅,来到人体解剖博物馆,在博物馆的一侧展示了婴儿在母亲肚子里的每一个成长过程,“我们的母亲怀胎十月很不容易,人类的成长也非常的不容易,这里展示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们珍惜生命、懂得感恩。”山东力明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副校长刘晓光说道。
16:45,济南市红十字会
参观完展厅,市民记者团一行来到位于经五路的济南市红十字会。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朱兴利和常务副会长袁淑玲分别为记者团成员讲解了济南市红十字会的历史、工作职能和“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和普遍,红十字的七项基本原则。”袁淑玲介绍说,红十字会的工作可以简单概括为“三救三献”,也就是“救援、救助、救护”及“遗体器官捐献、角膜捐献和造血干细胞捐献”。
听完工作人员的讲解,市民记者团的副秘书长于笑君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希望下次组织更多的市民来参观,多多了解我们红十字会的工作,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这种大爱精神传递下去。”
于笑君表示,市民记者团的每一位成员都希望成为红十字会的义务宣传员,如果以后有红十字会志愿服务活动,记者团也会积极参加,“虽然我们年龄都已步入中晚年,但是我们希望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帮助他们发现爱、传递爱、弘扬爱!”(本报通讯员 张娜 记者 白鹏飞 李雪梅)
新闻推荐
“读党报,惠生活”,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当天,本报“泉城惠”公益推广平台推出回报读者活动,读者可凭当日《济南日报》导读版“泉城惠”报花,到济南日报大厦楼前免费领取“明华”牌500克装果蔬洗涤盐一...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