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继广 通讯员 王希光
近期,相公庄镇从全省众多申报乡镇中脱颖而出,成功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成为济南市唯一的第三批申报成功的历史文化乡镇。
1 历史底蕴深厚 著名人物众多
相公庄镇西临绣江河,东依长白山,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美丽富饶的千年古镇。据了解,相公庄镇是久负盛名的“名相故里”,在这片古朴而又厚重的土地上先贤辈出,名人荟萃,有唐代开国名相房玄龄,元代正副宰相张友谅、张斯立,元代文学家张养浩,史学家张起岩,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杜伏威等。
据《魏书·辛子馥传》记载:“长白山接连三齐,又诸侯豪右多在山鼓铸,奸党多往依之,得密造兵仗”,从中可以看出,长白山自古就以冶铁驰名,并且还是一方兵器制造中心,相公庄位于长白山脚下,正是名副其实的“铁匠之乡”。
2 尊重历史原貌 保护卓有成效
近年来,相公庄镇尊重历史原貌,注重整体保护,依法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该镇认真执行国家《文物保护法》,坚决贯彻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正确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努力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该镇秉承整体保护原则和原址保护思路,组织编制了《加强文物古迹保护管理的规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镇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成立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细化了文物保护措施,明确了保护责任和保护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镇群众共同保护文物古迹。他们按照“疏散、修缮、改善”原则,先后对雪山寺、李氏宗祠、碌碡桥等进行了修缮,使一批年久失修、频临坍塌的古建筑重新焕发光彩,为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两年严谨申报 一朝如愿以偿
为进一步打造历史文化这张名片,相公庄镇坚持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制定了申报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申报指挥部,设综合协调组、文史资料搜集整理组、影像资料组,确保了申报工作广覆盖、零纰漏。并加强与专业单位的沟通联系,委托专业设计研究院完成全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和编制工作,收集镇域内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神话传说等相关材料,确定保护内容。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认真准备保护规划、照片集、幻灯片等申报材料,同时积极做好保护区及周边地带的环境综合整治,为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工作夯实了基础。
历经两年的漫漫长路,该镇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信念矢志不移,如今相公庄人终于如愿以偿,从全省众多申报乡镇中脱颖而出,成为济南市唯一的第三批申报成功的历史文化乡镇。
4 弘扬历史文化 辉映和谐社会
日前,记者在该镇工作人员陪同下“走马观花”,分别来到桑园、李家亭子、梭庄等村,目睹了该镇保存完好的诸多古迹,才知道该镇能够申报成功绝非偶然。历史古迹有1800年前汉末著名经学家、教育家郑玄隐居读书讲经的雪山寺,有明崇祯年间的李氏宗祠,有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的李氏族谱碑、药王殿、元音楼、文昌阁,有以张兆栓故居为代表的大量明清民居,这些明清建筑对于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科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该镇作为民俗文化古镇,至今保存着明万历年间的大戏楼遗址,规模较大的二月二庙会,技艺精湛的石材雕刻等传统风俗和手工艺特色产业。
该镇相关人员无比自豪地表示,此后他们将会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和传承发展”的原则,继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彰显历史文化名镇底蕴,沿着弘扬历史文化、辉映和谐社会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道路阔步前进!
新闻推荐
...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