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菲菲
今年31岁的魏昭敬是辛寨镇魏家村人,初中毕业的他因家里经济困难没有继续上学,而是给别人当学徒,学起了模具加工手艺。当了几年学徒后,魏昭敬决定投资买机器自己当老板。2012年初,在济南市创业促进会的资金扶持和“一对一”辅导下,他实现了从小学徒到个体老板的转变。前不久,记者对魏昭敬的创业故事进行了采访。
当学徒养不起家他决定自己投资当老板
来到魏昭敬在绣惠镇镇政府驻地附近租赁的一间门头,记者看到门前招牌上清晰地写着“昭敬模具”的字样,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这与很多个体经营业户的招牌差不多。进门后,记者发现在这间门头后面竟是一间约四五百平方米的车间,车间内有八九台加工设备,几名工人正在机器上忙碌着。
记者了解到,魏昭敬初中毕业后就跟着表哥学起了模具加工技术,刚开始没有工资,后来掌握一定技术后开始发工资,但每月仅有五六百元钱,已经结婚生子的他用这点工资根本无法养家糊口。于是,他一咬牙决定借钱买机器,自己当老板。他了解到附近乡镇模具加工行业较为稀少,但市场需求量又较大,于是租赁门头和车间干模具加工生意。
5万元创业扶持资金帮大忙
2011年,魏昭敬与妻子商量一番后,决定拿出结婚时妻子的嫁妆,再加上借来的几万元钱在辛寨镇租了间厂房,买来两台机器,“开炉起灶”干起了模具加工行当。“当时租赁的厂房很小,只有我和妻子两人,经营规模极大受限,为了招聘工人、增加机器,我还想再贷一笔资金。”魏昭敬告诉记者,但是就当时他的经济情况而言,银行根本不会把钱贷给他。一次听朋友说起,济南市创业促进会有个创业扶持项目,可以为创业青年提供3-5万元的无息贷款,于是,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申请,结果真的申请来五万元无息贷款,而且不需要任何抵押和担保。
魏昭敬表示,这五万元帮了他大忙,转租了原来的厂房,他在绣惠镇租赁了现在的这间门头和车间,又购进了几台机器,还招聘了几名技术工人,扩大了生产规模。
创业遇“瓶颈”技术工人难寻
五万元创业扶持资金申请下来后,魏昭敬还获得了“一对一”的创业辅导。当时,他得到了济南市模具协会会长的亲自指导,导师对当地的模具加工行业和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给了他一些合理化建议,同时告诉他,从事这个行业想在短时间内赚大钱是不可能的,发展过程还可能遇到不少困难。然而,魏昭敬并没有灰心,他计划用良好的产品品质留住更多顾客。
目前,最让魏昭敬感到头疼的是技术工人的紧缺,“人才断层是制约发展的‘瓶颈\’,现在是年轻人不愿干,中年人不会干,招聘不到合适的技术工人啊!”采访的最后,魏昭敬表示,尽管现在遇到了挫折,但他会一直坚持做下去,相信自己定会干出一番事业来。
新闻推荐
...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