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福宝)
“但愿天下人无病,哪怕架上药蒙尘”,这是悬挂在宏济堂堂厅的一块牌匾,昭示着药店“悬壶济世、乐善好施”的文化理念。在宏济堂创始人乐镜宇看来,做好宏济堂的最高境界就是济世天下,要以药为载,博大宏业,康民造福。
◎无钱者可免费取药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宏济堂旗下东号的主柜上,就按照一年四季的不同分别悬挂5把颜色不同的锡壶。锡壶内放着宏济堂的时令药。其中,春天为青色壶,内盛祛风清瘟解毒丸;夏天至中伏为红色壶,内盛藿香解暑丸;长夏季节为黄色壶,内盛藿香去湿丹;秋天为白色壶,内盛润肺散;冬天为黑色壶,内盛祛风散寒丸。
5把颜色不同锡壶的药,分别针对每个时节的特点,依据流行发病不同,专为穷苦百姓提供,寓意“悬壶济世”。每个前来用药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决定付钱还是不付钱,有钱者凭自己的意愿向无人看管的钱柜中投钱;无钱者则可以免费取药。
每年阴历4月28日,是被称为“药王”的春秋时期的大医学家扁鹊的诞辰。每年的这一天,宏济堂都会带领自己的坐堂大夫走出药店,组织他们去大街上义诊。义诊过程中,宏济堂还会拿出相当一部分自己的药材,对需要者进行义卖。为了方便顾客治病用药的需求,宏济堂还增加了很多为顾客的免费服务项目,如送偏方、验方,求医问药,为顾客医治小病小伤,为年老体弱的顾客上门送药,对于急救病人、常年顾客可以赊欠药费等等。
◎赈灾之粥“插筷不倒”
每年腊八以及赶集之日,宏济堂必会在药店门前支起大锅,熬粥分给难民和饥困者。
1911年,济南遭遇了多年未见的特大暴雨,历城等周边州县损失非常惨重,大批灾民涌入济南。这时,宏济堂栈房刚刚建成,资金周转还处在颇为紧张的时期。尽管如此,药店还是捐出了300元现金,用以赈灾,成为当时济南实业界最早的捐款者之一。
不仅如此,为了赈济灾民,宏济堂还在药店前支起六口大锅,施粥赈灾,每日两次,连续十天。据说,当时宏济堂所施之粥非常稠厚,已经稠到筷子插进粥里不倒的程度。同时,宏济堂还组织向闹肚子的灾民免费发药,进行救治。当时,很多人表示,宏济堂这是“做宏业,积鸿德”。
上世纪20年代,宏济堂曾有一次绝好的发财机会。当时,河北的水灾波及山东,致使瘟疫流行,清瘟解毒丸开始盛销。这时候有一些药店趁机提高价格企图大赚一笔,有的则趁机减少药材的分量。然而,宏济堂却没这么做,仍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不仅不跟涨价风、不减药材分量,反而组织工人昼夜加班制作清瘟解毒丸,并坚持以平价向消费者出售,最后稳定了药价,稳定了市场。同时,宏济堂还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先见,组织人手赶制一批“化湿散”,预防疾病传播。与此同时,在药店前支锅煎药,穷者免费取药,预防痢疾,并印制发放了灾后防疫宣传单。虽然最后赔了本,但却赢得百姓的交口称赞。
(本报记者 周福宝)
新闻推荐
作者:王鲁生摄站在佛慧山“城市阳台”俯瞰泉城风貌,美不胜收。(市民记者 王鲁生 摄)佛慧山新修的游览步道和景观亭给游客提供了方便。(市民记者 王鲁生 摄)昨天下午,10名济南日报记者团代表...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