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晓璨
女报记者 韩晓璨
上周,本报集中关注孩子青春期的教育问题,很多家长拨打本报热线电话倾诉自己的烦恼。孩子厌学、过度关注容貌、早恋问题成了家长们集中关注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孩子在青春期会暴露出这么多问题?很多家长为了解决困惑不惜花高价报名家长学校,希望通过自己的改变找到问题的答案。
年轻人的情绪更外露
“青春期问题其实一直存在,只不过在这个年代被充分暴露出来了。”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院专职心理老师张小燕说,青春期问题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坏事。“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这也调动了思想的活跃。在这个年代,表面的平静被打破了,孩子的情绪更加外露。”
对孩子的过分关注、孩子压力过大都是造成问题凸显的原因。“心理专家往往把孩子青春期的问题归结为童年期的教育问题,这有一定道理。”张小燕说,严格来说,孩子有两个叛逆期,一个是3岁前,一个就是青春期叛逆。“孩子3岁前,他会随着身体的成长认为自己可以脱离母体了。此时,家长们却用自己的关怀压制了孩子的想法,导致他无法完成‘剥离\’的过程。到了青春期,叛逆的问题就更激烈。”
如今,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是比较单一的。人们眼中的成功几乎有着一个同样的标准:高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地位。家长们也在努力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塑造孩子,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孩子的逆反心理由此而生。所以,我觉得青春期问题不仅是心理问题、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的价值取向较单一,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都在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张小燕认为,家长们积极报名家长学校,试图改变,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说明家长们正在努力寻找出路,希望和孩子能顺畅地沟通。但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发生的,这需要坚持和等待。”
孩子压力大致问题激化
张巍是燕山中学的教师,曾担任七年班主任。她说,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怀着一种更宽容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青春期。有的孩子在这个时期表现的很躁。比如,有的孩子不听音乐就没法学习,必须塞着耳机才能写作业。家长们看见了就很着急,觉得孩子一心二用,对他进行严厉指责。“其实,我作为一个成年人也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觉得压力大,静不下心来,只有听着音乐的时候,才能静下心来做一些事。对孩子的一些行为,家长们的指责只会产生反面的效果。”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曾经针对大学生做过一个“自杀态度调查问卷”,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对1010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10.7%。“压力大肯定是加剧青春期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失望都来源于自己的期待过高。他们把自己实现不了的一些梦想也加到孩子身上,却混淆了成功和幸福的定义,忘了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
编后:几期“破解青春期密码”的解析,讲述的是每个家长都可能遭遇的问题。络绎不绝的电话证明了家长们的焦虑和担心。仿佛一颗颗定时炸弹,在童年时便已种下,却在孩子即将成人的门槛前集中引爆。对那些孩子还年幼的家长来说,这是个提醒;对于那些身处其中的父母,这是种反思。这种反思不仅是父母的,更应该是社会的。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他们蜕变中的第一场考验,在未来更残酷的考验正在等待着他们。
新闻推荐
我和老公墨成(化名)是大学同班同学,从大二就开始了恋爱。我们都是外地人,在济南从无到有拥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房子车子儿子,一切都按部就班,很顺利。去年,墨成被单位派到另外一个城市的办事处,在那...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