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振明展示用塑料袋制作的风筝
崔振明制作以“中国梦”为主题的风筝,该风筝长约6米。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黄中明 摄
□本报记者 刘景丰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找100个人同时放飞我制作的风筝。”近日,家住王官庄小区74岁的崔振明说,他从60岁开始学放风筝,再后来自己用废旧物创作新式风筝。如今他已制作千余个风筝。
老鹰风筝太逼真 被误认为是真老鹰
“曾经有个人看到天上有只老鹰,还纳闷如今济南的天空怎么会有鹰在飞?后来仔细看才发现有根线,循着线才知道是我放的风筝。”生怕别人不信,崔振明又补了一句:“你要是不信,我可以找人帮你核实,当时有一群风筝友,他们都知道。”他称,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这个风筝是我比着老鹰的图画按比例放大做出来的,而且着色、骨架制作都参照真实的老鹰,所以样子很像。”
5月13日,得知记者要与他聊聊风筝的事,崔振明激动极了,脸上的皱纹都好像在跳动。讲起自己的风筝经历,崔振明打开了话匣:“小时候没什么玩具,我们就玩风筝。因为家里穷,我们几个孩子在家里拿材料拼出一个风筝,有的拿窗户纸,有的拿竹篾,有的拿糨糊,有的拿线……”但那时候他始终没学会放风筝。2001年他退休后,闲来无事便拾起小时候的爱好,开始放风筝。
凭经验改进风筝 被邀请参加风筝节
此后,他不再满足于“放”风筝,“我就想自己亲手做一个风筝。”崔振明说,起初他制作风筝都用化纤布,“这布很厚,成本也高,再加上骨架沉,一般小风托不起来。”“我就想,能不能把风筝的自重降低,让它更容易飞。”他找来废旧塑料袋,破凉席中的竹篾,照着布风筝的样子,做出了塑料纸风筝,“废塑料袋挺多,扔了会造成污染,自己经过加工制成风筝,比纸糊的轻,好放。”崔振明说。
此后他不满足于制作这种简单的风筝,“我开始试着制作各种图案的风筝,比照着图画制作大型风筝。”在崔振明的作品里,有书本大的小风筝,有1到2米长的普通风筝,还有10多米长的大风筝,这些风筝有三角形,老鹰形、燕子形、鹤形、脸谱形,甚至还有文字样式的。
甚至好友老李都能说得出崔振明制作风筝的过程,“曹操脸谱那只风筝,是他对着画像按比例放大的,最后制出了8米长的大风筝;今年还做了‘中国梦\’的风筝……”2011年4月,崔振明被潍坊风筝节办公室的人看中,“他们找到我,要看看我的风筝,看完试放以后,他们就邀请我参加那次风筝节。”在那次风筝节上,组委会为崔振明留了2间展厅,“让我展示销售风筝。但我不卖风筝,如果别人喜欢,我可以送。那天我就送了20多只。”
不光制风筝还把制作方法编成书
2011年,崔振明的风筝友到他家玩,偶然数起风筝,这才发现老崔已经做了500多只。
此后他似乎憋足了一股劲儿,制作风筝的频率更快了,“快的时候一天制1个,上午我设计好图案,让老伴儿用缝纫机缝,下午出去试飞。”如今,崔振明的风筝已经突破一千只,“我的梦想就是找一群人,同时放飞我的风筝。要是能找100个人,在省体大操场上一起放飞,这绝对壮观,都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崔振明还编写了一本书———《塑料风筝的制作与放飞技巧》,里面图文并茂。“我不会打字,这是让别人打了字,我剪下贴上的,照片是别人拍照后洗出我贴上的。”崔振明说。与这相配的,还有一本相集,是崔振明制作的风筝和试放风筝的照片。“要是能出版,我不要稿费,只要几本书就行。我愿意把这些技巧无偿送给大家。”
新闻推荐
脑萎缩是一种病 应早发现,早治疗济南市开通首条脑萎缩免费咨询热线0531-62365122
脑萎缩最早期表现为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这些症状起初并不显眼,但极有可能脑萎缩开始了,若不及时治疗,它会“质变”成“老年痴呆症”。老年朋友应在还没有痴呆、能“当家作主”时,马上进行治...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