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勇
□本报记者 张勇
“市儿童福利院的焦大姐退休了!”“她那么年轻 怎 么 会 退 休呢?!”母亲节前夕,当记者把这个消息告诉熟悉焦桂云的新闻同行时,许多人都有些吃惊。原来,“焦大姐”是退而不休,她当了“福娃”们30多年的“妈妈”,最近又成了 24个脑瘫、智力障碍儿童的“妈妈”。
闲不住的焦大姐
退休后创办特需儿童之家
记者认识焦桂云已经10多年的时间了。在记者印象中就是一个姐姐,每天都带着微笑,在福利院被老人们喊作“女儿”,被“福娃”们叫为“妈妈”。焦桂云退休的消息得到了她本人和原来同事的确认。不过她是退而不休,从去年7月份起,她又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开办了济南市唯一一家24小时全托的特需儿童护理中心——— 布谷鸟特需儿童之家。丈夫谷平是院长,焦桂云又成了24个脑瘫、智力障碍儿童的“妈妈”。
5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历城区仲宫镇刘家峪村一处紧邻103省道、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院落。院子的地面做了硬化,北屋和西屋连在一起,被分成了寝室、厨房、餐厅、康复训练室等不同的区域,外接全封闭的走廊。康复训练室里,几个年轻的女老师正在为几个智障残疾孩子做康复训练。这里正是焦桂云在丈夫谷平帮助下建起的布谷鸟特需儿童之家。
“知道我闲不住,从2012年起,丈夫就开始为我筹建布谷鸟特需儿童之家。布谷鸟寓意播撒希望、叫响未来,而我们又不想用残疾给孩子们印上标签,所以取了个布谷鸟特需儿童之家的名字。”焦桂云说。
“福家”儿女的妈妈
18年的春节都在福利院过
说起“焦妈妈”,从福利院长大并走向社会的福群至今心怀感激,“尤其是2006年我结婚的时候,焦妈妈按照济南的风俗,专门给我煮了一盘饺子。焦妈妈喂我饺子吃的那一刻,我感觉她就是我的亲妈妈!”
翻阅焦桂云的工作经历,从1980年进入市社会福利院到2013年6月办理退休手续,从17岁到50岁,照顾老人、孤残儿童的活焦桂云干了33年。尤其是1996年市社会福利院成立儿童部以后,春节、中秋节、六一节这些对家人来说都很重要的节日,她都是和福利院的老人、孩子们一起度过的。
9日,在布谷鸟特需儿童之家,焦桂云在帮一名特需少年吃晚饭。 记者张勇 摄
“不称职”的妈妈
欠女儿的只能补给外孙女
33年来,一直从事爱心福利事业。她是记者眼中和蔼可亲的大姐,她是福利院孤残孩子心中可爱可亲的焦妈妈,而她却说自己不是个好母亲。
焦桂云的女儿彭辉也已经当了妈妈。彭辉说:“妈妈总是忙在福利院里,我从小就知道我的妈妈也是福利院里小伙伴们的妈妈。”
“以前亏欠自己的女儿很多!”当了姥姥的焦桂云在微信上晒出了许多外孙女的照片。她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感觉亏欠女儿了,只能在下一代身上弥补了。”
焦桂云说:开办布谷鸟特需儿童之家也有自己的一点私心,那就是终于可以让家安顿下来,在为特需儿童服务的同时,也能为自己家人和孩子尽些该尽的义务。
不被理解的信念
投100多万给特需儿童一个家
自“布谷鸟”开办以来,焦桂云和丈夫先后投入了100余万元。面对很多人的不解,焦桂云却有自己的信念和梦想。她说:“与孤残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我更了解残障孩子家庭遇到的困难、压力和痛苦。所以早就有退休后办一家机构继续为残疾儿童和孤残家庭服务的想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的目标就是为特需儿童打造一个幸福的家!”
作为九届、十届、十一届连续三届的省政协委员,这些年来焦桂云一直在为改善孤残儿童及残疾人家庭的生活状况而奔走呼吁。她说:“现在最希望的是政府和社会能多关注残疾儿童,多伸出援手。济南一共有十余家类似‘布谷鸟\’的机构,能救治的孩子数量毕竟有限。我今年50多岁了,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多帮一个是一个。”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陈彤彤9日,山东省新康监狱的5位女服刑人员获准与家人见面。 记者黄中明 摄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如约而至。正当众多母亲接受儿女们的祝福之时,也有一群特殊的母亲,却只能在高墙内,思...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