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且行且思量道路资源用尽了吗?

来源:济南日报 2014-09-23 17:22   https://www.yybnet.net/

9·22当无车日撞上周一

市民反映:“没感觉路上的车比平时少”

信号灯、单行线、可变车道、微循环……提高道路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更多的工作还需相关部门从细微处着手。公

交车道保证公共交通出行便利

可变车道一定程度缓解交通拥堵

经七纬二路口的交通协管员手持卡通手势,倡导文明出行。济南实施交通微循环的小区已经过百。交警部门在市区部分主干道设置了可变车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上下班期间发生的长时间、大面积的交通拥堵令人触目惊心,如今拥堵已蔓延至二、三线城市。济南是典型的带状城市,出行距离较长,上下班期间的交通拥堵显得尤为明显。出现交通拥堵问题,是道路资源用尽了,还是道路没有得到高效利用造成的?提高资源精细化利用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又该如何实施?

1 拥堵不意味着道路资源用尽

有人说,发生城市拥堵最关键的原因是因为道路资源的缺失,于是有的政府部门开始拼命修路。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那么,城市之堵到底堵在哪儿?

据粗略统计,大多数司机最直观的感受是交叉口,交警部门的数字也证明了这一点。据悉,有80%的延误发生在交叉口。然而,交叉口延误是不可避免的。道路就像一个沙漏,无论两端再开阔,中部的交叉口就是一个瓶颈,这一点阻挡就决定了沙漏的速度,一粒沙经过这里必然会产生停滞。

既然停留无法避免,那么是不是一定就会堵?专业人士剖析,当在一个信号周期内到达车辆数超过放行车辆总数时,排在后面的车辆就得停车等待,必然会产生延误。因此,如果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就会减少拥堵。

减少路口拥堵最直接的一个办法就是减少到达车辆数。减少到达车辆的途径也有多种,通过多修路为车辆提供可以选择的多条行驶路径,使车辆在路网上分散,的确也是一味良剂,但城市的小汽车增长每年都保持着一定的趋势,用地资源是有限的,与其耗费大量的财力与宝贵的土地资源不断修路,不如想想如何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比如,鼓励采用公共交通出行、减少小汽车使用等。同时,我们必须配套合理的交通组织与设计来提高路网的运行效率及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使有限的道路交通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

所以,交通拥堵并不一定代表着我们的道路资源用尽了,而是未得到合理使用,而应对的主要方法就是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2 小汽车占用80%的道路

专家介绍,道路资源利用率的一个指标,通俗讲就是单位面积的路网能够承载的运送能力。路网承载力又直接受城市道路空间资源分配情况的影响,即小汽车交通、公共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等出行方式占用道路资源的比例。与公共交通不同,小汽车占用道路资源多,且一次只能实现1-4人的移动,如果道路资源一味地向小汽车倾斜,扩大汽车的道路空间绝对不是提升道路资源利用效率的标志,这样不仅不能解决现在交通所面临的难题,反而会使城市交通越来越堵。数据显示,我国大城市的小汽车出行基本上占用了80%的道路资源。

另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如果交叉口一个信号周期内能通过的车辆数越多,排队车辆产生的延误就会越小,交通就会越通畅,道路资源越能得到有效利用。

可见,在治理拥堵的过程中,要通过不断地优化交通组织、完善局部节点的细节设计来提高整个路网的运行效率,需要通过一系列精细化的交通资源利用措施来实现。像泉城路、黑虎泉西路的单行线,燕子山社区等社区小循环线等都是精细化交通组织的体现方式。3 设置单行线有效治顽疾

每个城市或多或少都存在几处“交通痼疾”地带,尤其是在繁华商圈、重点医院和教育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各路专家也各支妙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区域交通循环交通组织来提升“交通痼疾”地区的路网运行效率。

国内外城市经验表明,通过设置道路单行线来实现区域的单向循环通道,在提高道路网通行能力、提高车辆运行速度和减少交通事故等方面效果明显,因此,单行线受到国内外很多城市的青睐。2009年全运会前期,济南交警对马鞍山路(舜耕路-玉函路段)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单向行驶实地测试。结果表明,交通高峰期日常交通堵点拥堵得到明显缓解。截至去年,济南的单行线已增至37条。交警部门表示,在马鞍山片区、恒隆广场片区等地组织单行线交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道路都有条件设置单行线呢?答案是否定的。专家表示,如果道路宽度足够,达到4车道以上,对道路资源是一种浪费。道路较窄时,如果车辆较多,再加上非机动车与行人,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此时考虑设立单行线,可以科学合理地优化组织交通流量,能极大地提高通行能力,保证道路通畅。但在组织单行线时,必须有一个与它平行的线路相匹配组织反方向的单行线。4 社区微循环作用别小看

近年来,济南市在社区微循环改造方面动作频频,而且由于其对社区交通的改善作用非常明显,且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得到社会各界认可。目前,济南已在多个社区开展微循环,并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据介绍,燕子山社区实施微循环后,原有拥堵路段全线打通,路网密度由原来的5.21公里/平方公里提高至12.65公里/平方公里。佛山苑社区实施微循环后,对易发生拥堵的佛山街3个路口进行转向限制,通过设置单行道将小汽车进、出口分开设置;对社区北入口组织单向通行、增加隔离设施、施划标线措施进行改造,实施前后变化显著。社区内交通拥堵报警和交通事故报警分别环比下降70.6%和81.8%。

社区交通作为城市交通大动脉的毛细血管,通过社区微循环可有效疏导城市“大交通”。目前社区内“小循环”已向社区间交通“大循环”拓展延伸,“主干道为纲、微循环架网”的道路交通体系在济南也正在形成。5 小区道路对外开放有效果

两个小区之间原本仅一墙之隔,但居民却往往要因为小区内不让外人进入的封闭式管理而要绕行20分钟。很多市民已经发现,出于治安等种种原因各生活小区“分门管理”,尤其是随着城市大型综合体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市政道路被圈入至居住小区内部,外围交通只能绕道而行,居住小区在斩断城市道路的同时,影响着整个路网的运行效率。

为此,有人建议倡导并鼓励对各封闭式住宅管理小区实行开放式管理,但物业及小区居民却持反对意见,认为小区的开放不仅会影响小区居民的人身安全,而且也会给物业管理带来困难。支持派则认为,落后的封闭式管理的方式并不适应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潮流,市政府应根据城市道路拥挤、流动人口多且与机动车争路的实际情况,倡导并鼓励有条件的封闭式住宅小区实行开放式管理。同时建议政府将其小区治安管理纳入区域派出所管辖,并按小区注册人口数量配备相应的警力,以确保小区的治安。

据了解,为解决以上问题,济南市提出“开放式社区交通微循环模式”,在燕子山社区、佛山苑和司里街道路实施畅通工程,居民反映良好,并没有出现大家担心较多的社区治安问题。6 可变车道的分流“魔术”

上下班高峰期,经常会出现道路某一方向车水马龙、对向车道无人问津的景象。为均衡道路交通资源的利用,缓解交通拥堵,国内外学者们提出了“可变车道”的概念。

可变车道又叫“潮汐车道”,是指根据早晚交通流量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道路,将某一车道不同时段内的行驶方向发生改变,更充分地利用现有道路资源。

2012年8月,济南在全国首设可变车道,“一道两用”分流车辆。交警部门在经十路与环山路口东口增设了一排可变车道,可错时作为由东往南左转弯和由西往东直行的两用车道,同时车辆进入可变车道的开口也可供调头车辆使用。数据表明,设置可变车道后,路口通过率提高了二到三成。

交警提醒,开车经过设置有可变车道的路口,要注意它的标志标牌设置。一般设置有可变车道路口上边会标有“可变车道”4个字,可变车道的方向到底是直行还是左转或其他,需根据可变车道上方的可变标志牌指示决定,通常可变标志牌指示方向会灵活变化,驾驶时一定要注意看清上方的车道指示牌再进入车道。

据记者观察,济南目前的可变车道交叉口都设有明显的显示屏提示标志,如“允许左转车辆进入左侧可变车道”、“禁止左转车辆进入左侧可变车道”等,驾驶员只需根据屏上提示文字进行操作即可,通常进入这条可变车道的开口处还设有一个可以调头的标识,调头车辆都可以在此调头。7 信号灯多了未必导致堵车

为什么马路上会有这么多信号灯?这可能是很多车主的疑问。

交警部门解释,信号灯控制交叉口通常设置于较高等级的道路相交处,由于各转向流量较大,需要通过信号灯控制赋予各进口道各转向车辆相应的通行时间,避免与对向车辆产生冲突,保障交通安全。所以,城市道路尤其是在中心城区,由于路网密度较高、交叉口流量较大,通常行驶很近一段距离就会有一处信号灯控制交叉口,这是正常的。

信号灯多了一定会堵车吗?

信号灯控制交叉口由于通行能力较低,作为城市交通的瓶颈长期存在,虽然它是交通拥堵的易发点,但交通拥堵并不是因为交叉口多而必然产生的。实验表明,如果在交叉口进行一个合理的交通渠化设计,增大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完全可以减少拥堵的发生。2013年,济南交警首发了请求式感应信号灯,它能自动控制路口的时间,如果路口等待的车辆多,会自动把绿灯时间加长;车辆少,就会自动减少时间。安装请求式感应信号灯半个月以来,早高峰通行能力比原来提高在20%,早高峰的拥堵时间至少缩短30分钟。8 倒计时信号获多数驾驶员支持

去年起,倒计时信号灯出现在济南的各大路口。交警部门介绍,这种方式被澳大利亚、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许多城市

广泛采用。

然而,关于倒计时信号灯能否真正起到缓解交叉口秩序的作用,一直难以形成统一的决断。

支持“倒计时”者认为,设有这种信号灯会提高路口的通过率。反对者则认为,在交通信号灯上安装倒计时装置虽然比较直观,但它会给驾驶员带来心理压力,使驾驶员在绿灯尾临界时间为了通过路口加速抢行,另一个方向的车辆又会提前起步,这会带来交通安全隐患。

其实,这两方面的观点各有道理,但确有调查数据显示,倒计时信号的设置深受广大驾驶员朋友喜爱,有88.7%的驾驶员支持设置倒计时信号,只有7.9%的驾驶员反对此设置。2013年,济南交警部门在中心城区内一些重点路口开始试点倒计时信号灯,如历山路解放路交叉口,将原有的信号灯都换成了黄色醒目的倒计时信号灯,从目前的效果看来,比没有实施信号倒计时之前交通拥堵减少,交通秩序良好。

专家表示,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减少交通拥堵无疑是有效的。同时,这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多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从细微处着手。

无车日,你“堵”了吗?

不少市民反映“没感觉路上的车比平时少”

本报9月22日讯 今天是第八个“中国城市无车日”。无车日撞上周一,本就拥堵最严重、拥堵时间最长的周一早高峰,似乎并没有为“无车日”让步。

“今天虽然没有刚开学那个周一那么堵,但也没感觉路上的车比平时少。早上上班的路上,经十路还是堵得一塌糊涂。”市民李先生说。当问及是否知道今天是无车日时,他一脸茫然。

出租车司机何先生今天早上7点半左右出车,“我一出门,就听广播里说花园路七里河路口车流量大,有拥堵现象,经十路、历山路、山大路、解放路东段等路段堵车都比较严重,建议大家绕行。我开出车去后也没有体验到无车日的感觉,平时什么样,今天还是什么样。”

近几年,相关部门就无车日并没有出台硬性的私家车或公务用车禁行措施。有网友在微博上感叹,“无车日并无法要求市民都禁车,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举动,给交通减轻一点负重,让市民都养成乘公交出行的习惯。”

很多市民反映,除了无车日普及率不够,公交拥挤、“最后一公里”出行难等问题都成为大家开私家车出行的原因。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济南市大力发展“公交都市”建设,不断增加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交线网、改善换乘环境。尽管取得了积极效果,但在机动车激增的大背景下,效果打了折扣。加上目前济南市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有不少工作要做,这都影响了市民优选公交的积极性。

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段富勇表示,下一步,济南市将通过社区公交特别是老旧社区的试点,大力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进而推动济南解决拥堵的问题。统筹:李宝玉采写:本报记者 韩磊

实习生 侯月摄影:本报记者 崔健

新闻推荐

智联招聘发布2014年秋季白领跳槽指数调研报告白领“跳槽”出现秋季小高峰

2014年已经过完大半,白领们对这一年的工作满意情况如何?他们是否还有相同的跳槽意愿?对年底的年终奖是否有信心?近日,智联招聘发起2014年秋季白领跳槽调查。一成多白领已跳槽以往跳槽的旺季集...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且行且思量道路资源用尽了吗?)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