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兴
友善,本义是指待人要像对待亲朋好友一样善良。孔子曾提倡要“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友善待人、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友善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为了构建友好善良的公民伦理关系和公民秩序,因为和谐有序的社会及其公共领域都有赖于伦理性的合作体系。讲友善,就是与人相处时不仅不做损人利己的事,而且要多做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事,不求回报,不计名利,做善人,存善心,有善行。这样以小见大,恒久累积,就会使习惯成为自然,传统美德得以继承,核心价值观得到升华。近两年来,济南的道德园地里姹紫嫣红,群星璀璨:刘成德、陈叶翠、房泽秋的事迹先后在央视新闻联播播放。最近,济南善行义举四德榜揭榜,20名孝德、诚德、爱德、仁德的市级先模人物“榜上有名”——济南道德模范和我们身边好人平凡而又感人的事迹,鲜活地说明了这些道理。
刘成德50多年来处处以战友雷锋为榜样,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成为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人物;陈叶翠扎根社区20多年,时刻把群众的愁事、难事装在心里,为建设和谐社区竖起了一面旗帜;房泽秋坚持35年如一日,义务照料邻居瘫痪老人,成为全国最美家庭代表;柳毓富多年来收养了多个孤儿和残疾人,还累计捐款100多万元救助困难群众,登上了“中国好人榜”;93岁的于瑞芝老太太,用积攒的数十万元钱救助了许多困难群众,缝制了数千双鞋垫送给部队官兵;75岁的邹桂兰老大娘,坚持免费为邻里理发达51年之久,在邻里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更多的市民或用个人冠名设立慈善基金的方式,或用“爱心警察”、“爱心教师”、“爱心市民”的名义,把自己积攒的钱捐献出来,用于济困、助学、助医和救灾,帮助寒门学子和遭遇重大疾病、重大灾害的困难群众渡过难关;还有许多爱心市民乐于做“泉城义工”、慈善义工,在泉城街头和需要人帮助的场所,到处都活跃着他们开展助残、助老、扶幼服务的身影。所以,这些感人的事迹在向我们展示济南鲜明的城市品格——友善包容、道德向善。
这几年,济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帮你,我快乐;我受助,我感恩”,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济南人的价值取向。济南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层出不穷,助人为乐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绝不是偶然的现象,这既有来自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人文积淀和传统美德的影响,更是这些年精心培育、不断累积形成的友善包容、崇德向善城市品格的结果。其实,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市民都能伸出援助之手,让人感到城市的温暖;在因一些小事而可能引发摩擦的时候,也会以友善和忍让减少误解、增进理解、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济南独特的城市品格。现在,弘扬友善的社会生态日趋完善,行善积德蔚然成风,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友善是爱心的外化,坚持友善可以内化为善心。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善良的心就是太阳”。愈来愈多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直至每个济南人,都从友善做起践行核心价值观,人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爱的阳光就会洒满大地,美丽泉城就会更加温暖如春,宜居适居。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21日讯(记者 王彬)市政府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济南将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建立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统一的招生平台,实行平行...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