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发布暨第十届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高峰论坛举行。在这次测评中,章丘位列2014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31位,比2012年前移2位;同时,还荣膺2014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
充满活力、走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是调研组专家对章丘的一致评价。章丘科学发展思路清晰、设计科学,不管是经济转型升级还是生态文明、民生改善,皆可圈可点,理应成为“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调研基地”。
以质求效发展转型升级
曾经“铁匠之乡”,现瞄准“高精尖”。项目推动,招商选资,章丘持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突出质量效益,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以交通装备、精细化工、食品饮料、机械制造四大产业为主导,章丘加快发展新型工业。以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为重点,有效投入技术更新。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528家,实现销售收入1336.8亿元、增加值306.7亿元、利税140.9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215家,过10亿元企业8家。
朱家峪改造提升打头阵,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猛,章丘重在打造区域性休闲旅游度假中心。同时,章丘加快壮大现代服务业,2013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3亿元。引进深圳喜来乐旅游综合体、山东电子商务示范园、立天唐人、越海物流、大润发商业综合体等现代服务业大项目。红星美凯龙、台湾美食城等正式签约,总部型项目引进27个。
另外,品牌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建成章丘大葱、明水香米、鲍家芹菜等57个特色品牌基地园区,在全省率先发布“百脉泉”牌区域公用品牌,有章丘大葱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0件。
城乡一体打造生态文明
围绕城市建设总体布局,章丘加快推进市、镇、村“三级”生态创建,全面建设宜居宜业生态章丘。按“一主、一副、四组团、多社区”总体布局,章丘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53%。以“一河两城”为发展框架,推进城区“西进、北延、中部提升”,实施“四大片区”开发战略。
章丘重点工程建设提升城市功能。投资近30亿元,实施文博中心、新客运站公交、桃花山公园、供气、供热、供水等项目建设。以“五城联创”为抓手,实施城区环境综合整治。
建设宜居章丘,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城镇化进程齐头并进。章丘着力抓好9个济南市级示范村(含去年3个)、32个市级示范村和100多个镇街级示范村建设。
当前,章丘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市技术评估。先后实施了11个镇“济南市城镇建设行动”,加快“四供两排”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积极组织镇街开展生态村、省级生态乡镇和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活动。目前,该市18个涉农镇(街道)全部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群。
民生改善发展环境优化
突出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招商、审核、审批、推进,章丘环环相扣,工作高标准、严要求。
对项目落地、资金、审批等关口,章丘合力攻坚,共破难题。举全市之力推进国家级明水经济开发区发展。规范政务大厅“一平台四中心”运行机制,重点项目审批服务时限压缩60%以上。实行领导干部包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三定四包”责任制。清理低效闲置用地,加大增减挂钩试点力度。深化政银企合作,开展“助保贷”等业务,探索筹建“金融超市”。
民生导向,加大投入,创新社会治理,改善民生。章丘财政每年有10亿元以上资金用于民生工程。推广支部“一加三”工作,全年村级集体经济“脱空”120个村以上。实施“一事一议”项目390个,被评为全国“一事一议”规范化管理示范县(市)。今年,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整合财政和社会资金,稳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同时,财政列支1000万元,党员干部、企业捐款490余万元,开展困难群众脱贫解困工作。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验收。在全省率先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标准进一步提高。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19日讯济南人民广播电台年度巨献——2014中国·济南汽车音乐节10月18日、19日盛大举行。汽车、音乐、明星……连续两天的汽车嘉年华和重磅明星演唱会,一场融合了全时尚元素的大型户外...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