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长经理谋对策决战决胜新常态
□记者李振通讯员姜玉泰报道
本报济南讯随着省内煤炭资源的枯竭,走出去进行省外开发已成为山东能源集团接续资源、谋求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内通过提质提效、内涵发展建设轻型大矿,在省外打造6个千万吨煤炭基地;对外通过合作开发实现地企共赢,山东能源的省外矿井真正实现了“干一项工程,立一座丰碑”。
“只有把目光紧盯内部,向内部挖潜力、要效益,才可能在绝境中突围重生。”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双欣矿业矿长吴龙泉说。作为山东能源内蒙古资源开发的桥头堡,双欣矿业投产伊始便遭遇了煤炭“黄金十年”的终结,吨煤平均售价从最高点的260元跌到目前的124元,利润微薄甚至被戏称为“双欣一吨炭,挣包方便面”。省外办矿,远离集团总部,既无协同优势,又缺乏全面指导,市场左右不了,煤价上不去,税费不敢不交,出路在哪里?
为扭转不利局面,双欣矿业提出了建设轻型大矿的目标,通过高产高效提效益、挤利润。今年以来,公司提出“4个换人”策略,通过“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用人理念把闲人、懒人清理出去,实现市场换人;通过引进世界领先的大采高综采、掘锚一体综掘工艺装备减少用工,实现装备换人;通过建立效率优先的考核机制,实现管理换人;以素质技能为标杆,淘汰低水平用工,实现素质换人。通过一系列“瘦身健体”措施,截至三季度末,双欣矿业用工总数从2012年底在册职工962人,减少到536人,提前1年实现了轻型矿井的目标。
走出去进行资源开发,成败标准就是效益。为实现效益提升,山东能源省外矿井向内挖潜,创新提效,各出奇招。新矿集团水煤公司在陕西彬长矿区首家实施小煤柱开采,一举释放储量395万吨,延长矿井服务年限2年,近3年累计实现利润12.9亿元,人均创利平均保持在每年70万元以上,从一个地方小矿成了人均效率、人均创利位居行业前列的“明星矿”。“今年1至9月份完成原煤产量164万吨,实现利润1.54亿元,在严峻经济形势下实现了稳定发展。”水煤公司董事长刘永说。新矿集团在上海庙矿区、龙矿集团在山西朔州矿区开发建设中,从收购“半成品”煤矿入手,以矿井改扩建为突破口,短时间内实现矿井达产达效,取得了“一矿带一矿,一矿变多矿”的滚动发展效果。
“跨省开发如果不能很好地融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就得不到地方政府和民众的支持与配合,必然困难重重,寸步难行。”谈及省外开发的特殊之处,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卜昌森坦言。为畅通省外开发通道,近年来,山东能源各权属企业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一方面让当地政府看到了山东创业者们开发建设的能力与实力,另一方面让对方看到企业合作的真心和诚意。经过9年建设,山能贵州矿业绿塘煤矿在当地远近闻名的贫困乡建起了现代化矿井,干道、广场、公园等娱乐场所夜灯闪烁,通宵如昼。在内蒙古上海庙工业园区,新矿集团与临矿集团煤炭生产、洗选、化工、电力等工业厂区合理分布,体现了集约化发展思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如今,山东能源集团在省外布局建设了鄂尔多斯7000万吨基地,伊犁、呼伦贝尔两个3000万吨基地,贵州、陕西2000万吨基地,形成6个千万吨矿井聚力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实现企业接续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地企双赢。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占江11月23日,《山东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修改稿)》(以下简称“草案”)提请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记者注意到,相比山东省2006年施行的城...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