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德镇拔山村村内一景。(本报记者 张源源 摄)村内整治后的河道(本报记者 张源源 摄)
长清区万德镇拔山村位于泰山山脉北麓,济南南部山区的最南端,原名八仙庄。全村共有180户580人。这里山清水秀、群山环绕,村如其名,仿若仙境。近年来村里进行了以改善村容村貌环境为重点,以发展林果、茶叶、农家乐、生态旅游四大富民主导产业为主的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带动了村民收入增长,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生态宜居村庄美
拔山村位于山坳里,一条宽阔的水泥路盘山越岭向北直通济南市里,路两旁种着一排排樱花树、垂柳、五角枫,潺潺流水穿村而过,河边绿树成荫。作为长清区美丽乡村示范村,近几年来,村子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硬化了村内全部背街小巷,把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安装了路灯,在村主要路口安装了摄像头。村内绿化带植物品种繁多,在村里每条道路两侧栽植了16000多株植物,实现了“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目标。村内实现了水、电、路、讯、邮、有线、宽带“七通”,家家用的是自来水,再也不用肩挑手抬。立体式翻斗垃圾箱摆在路旁,保洁员每天清晨清扫,保持街巷干净整洁。村民自觉把垃圾丢尽垃圾箱,再也见不到昔日河内生活垃圾淤积,污水横流,三大堆挡路的场景。村民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全是沙土路,高洼不平,经常飞土扬尘,一赶上下雨,泥泞难走。现在风再大也没尘土,雨再大也不难走,树多,空气好,整个村都很亮堂。
兴业富民生活美
近年来,拔山村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村内生产、休闲、体验、观光、生态等综合功能,打造出独特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拔山村发展农业观光产业和林果业,先后建成了千亩板栗精品园、生态茶园、玉杏采摘园、日本富有甜柿观光采摘园等林果产业。村周围俨然成为“花果山”,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山林郁郁葱葱,四季鸟语花香,果实累累,景色怡人的美丽画卷。
拔山村利用村子里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相继引进开发了凤凰岭生态旅游区、拔山自助式休闲园、心怡都市农业观光园、凤凰岭休闲园等项目。对村内所有的农家乐进行了改厨改厕工程,并统一定制了印有拔山农家乐的餐饮洁具, 农家乐经营户经卫生防疫站和工商所验收合格后,由镇村统一安排,方可对外营业,监管部门定期抽检,保障农家乐卫生。目前,该村已发展农家乐示范户20户。在村里,记者发现,一座座户型统一的农家小院紧紧相连,干净整洁,水冲式厕所不再苍蝇四处飞,厨房瓷砖、吊顶雪白靓丽,焕然一新。每逢节假日,自驾游、骑行前来的户外爱好者络绎不绝,拔山村成了一座自助式休闲度假村,为城里市民双休日休闲度假提供了好去处。
拔山村的生态游还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升值,也为村民增加了劳务收入。现在到了核桃、板栗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把从山上果树收获的山货拿到村口来卖,仅此一项全村增加群众收入30万元。同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子的发展后劲更强了。
文明和谐乡风美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拔山村党支部始终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全部工作的“龙头”,以规范化建设为核心,强化民主管理,在村级事务中引导群众参与,使群众知情,让群众参与决策,受群众监督,切实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村里村务公开知晓率、民主决策参与率都达到100%。
来到村内的健身广场,记者发现景观长廊下,村们们坐在石凳上聊天、下棋、打扑克。晚饭后村民们三五成群地来到这里,健身的,进图书室看书的,还有几十人组成的健身舞蹈队在录音机伴奏下,跳起广场舞,跳出了山村生活的红火劲。近年来,村子累计投资16万元,新建设休闲广场3处,硬化地面1500平米,并配套了10余组健身器材。建成了文化大院,开放了文化书屋,为群众健身和提高精神文化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村里连续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评比活动,星级文明户挂摘牌活动,公民道德大讨论活动,村规民约大学习活动,孝老爱亲、尊师重教品质被代代传诵,村民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村里环境美了,乡风也越发和谐,拔山村的人们在这样的环境里过着越过越幸福的生活。(本报记者 周历 通讯员 陈芳 王合财)
新闻推荐
滨州首支直投基金有望年内成立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与资本市场快速繁荣发展
日前,滨州市政府联合省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举行滨州市首届资本对接大会,鼓励和推动更多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做优做强,助推滨州市经济转型升级与资本市场的快速繁荣...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