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鲁昊多次来到地下室改造的餐馆找负责人协商点击查看原图晨会后,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分局解放路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刘鲁昊,接到民生警务平台推送的一份任务单,在他所负责的辖区内,一处居民楼的地下室被改装成餐馆,居民反映部分墙体被打穿,担心可能会导致楼房坍塌。刘鲁昊做了记录,立即赶往现场。自今年4月份以来,为了平息这场因地下室改建餐馆而引发的风波,刘鲁昊已经反反复复出警数次。与矛盾双方协调,联络相关部门,刘鲁昊在这场风波中充当了救火队员的角色。一次一次上门,刘鲁昊只想找到双方都能认可的答案。文/图记者陈心如
地下室改餐馆引发风波
居民楼位于历下区青后小区,是一栋七层的拐弯楼,楼下是一个贯通型的地下室,产权属于解放路办事处,早在2002年,办事处就将地下室出租给居民楼上一住户,今年又继续续约。期间,地下室曾多次被改造利用,菜市场、酒店、火锅店……
在出警途中,社区民警刘鲁昊拨通了小区楼长的电话,了解到地下室又被转租,这次准备装修成一家音乐茶餐厅,但装修幅度较大,部分墙面开裂,住户担心居民楼坍塌。而在施工初期,楼上居民就向城管执法队、居委会、办事处等多部门反映,地下室装修危害楼体安全,施工噪音影响生活,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如今居民拨打民生警务热线继续反映。随后,刘鲁昊来到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忙着装修,餐馆负责人此时并不在济南,“我先找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了解了情况,然后又与几名拨打民生警务热线的居民沟通,但大家情绪都比较激动,并不愿意坐下来协商解决问题。”
刘鲁昊决定,直接在施工现场办公,并多次沟通,建议餐馆负责人返回济南协商解决。
第二天,刘鲁昊和居民来到了地下室,“工人正戴着头盔施工,居民现场指出了几处打了眼的横梁,还有的地方新垒的红砖,他们觉得这些地方存在隐患,对墙体存在破坏,影响了整栋楼的安全。”而餐馆负责人在一侧解释,称开工前已经找专业人员做了评估,楼体属于框架结构,楼是承重梁撑起来的,打几个眼并不会影响楼的安全。
第一次协商现场,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被“逼”出来的全才
刘鲁昊夹在商户和居民之间,心里犯了难,“我也不是学建筑学的,不懂什么是框架结构,但必须想办法解决,双方吵得很激烈,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很有可能引发治安隐患。”于是,刘鲁昊提议,不妨找建筑专家来现场鉴定一下,如果存有危险,餐馆的装修就立即停工。
三天后,刘鲁昊组织居民再次来到了地下室的施工现场,“居民要求,他们亲自找建筑专家,当天来了两个人,经过身份核实,都来自建筑科学研究院。”餐馆负责人提供了施工图纸,还有居民楼的图纸,居委会代表也在现场。
专家对图纸进行了解释,刘鲁昊就在一旁仔细听着,不懂的还要再问一遍,“专家说,在横梁上打眼是走消防通道和通风通道,不会影响楼体的安全。现场有居民指出,在墙体上也打了眼,而且面积比较大。然后又咨询专家,说因为是框架结构,就算把墙砸坏了也没事儿,整栋楼不受影响,还有架子支撑。”
经过现场的一番解释,暂时消除了居民的顾虑,地下室继续开始装修改造。
在调解期间,依然不断有人拨打民生警务热线,“反映的问题多种多样,有说广告牌挡着阳光了,有说施工噪音扰民了。”
但很多问题并非公安的执法范围,刘鲁昊每天都要出面协调各个部门,“居民打了热线反映问题,就不能不管,不懂的就得弄懂,跟居民把这个理讲明白了,问题才能解决。处理过一次的事情,再遇到类似的,我也就知道找哪个部门了,也能准确的讲出其中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明白了不少事。”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
一两个月后,青后小区居民楼地下室的装修接近尾声,9月份,餐馆进入试营业期。
不久后,民警刘鲁昊又接到来自民生警务平台的工单,青后小区的居民又拨打了投诉电话,餐馆营业产生噪音,扰乱了居民生活。他立即再次出警,赶到现场调查,“对于噪音的举报,我们要求的比较严格,至少要现场核查三次,如果我今天晚上接到了举报,第二天和第三天晚上的同一个时间段,我必须要去现场反复核查。”
刘鲁昊在现场调查,在餐馆外的确放有外置音响,而且餐馆的包间里还有简易的卡拉OK,晚上吃饭时,有顾客会唱唱歌。但餐馆负责人称,他们控制了音量,并不会产生噪音。
这一次,刘鲁昊查看完现场后,就找到了环保部门,协调双方一起处理噪音的问题。
“为了让处理结果更加公正,我们建议业户做噪音鉴定,当时居民也在现场”,刘鲁昊和环保局的工作人员现场测试,把音响的声音调到平时营业的最大音量,“环保局工作人员拿着仪器测试,结果比噪音最大标准高3个分贝,结论是并不够处罚标准,没法进行处罚。”
随后几天,刘鲁昊又在同一时刻,反复去现场调查。但部分居民依然存在意见,经过他的一番协调,最终餐馆做出让步,把外置和内置音响进行了拆除。
刘鲁昊说,噪音举报一般是在晚上,接到举报就要去现场,“有时候我去,有时候是值班民警去,噪音问题必须有现场核实,但主要是我负责去协调解决,既要跟诉求人沟通,又要去找责任方,这个过程很费口舌,如果协调不好,双方的工作都做不好。”
诉求人不满意就得返工
“不是每个人都会给你的工作点赞”,刘鲁昊说,他每次出警核实回来,要把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问题诉求人,如果诉求人不满意,就需要进行家访,“告诉居民,我们已经做了哪些工作,问题可以怎么解决。比如噪音的问题,处理后几天,要电话询问居民,情况是不是有所好转。”
而且济南市公安局和各分局,也会对民生警务平台的问题诉求人进行电话回访,“听取居民对警务处理的满意度,如果不满意,诉求工单会被退回,然后再次了解情况,重新解决问题。几乎每件不满意的诉求,至少要返工一次,除了特殊情况,一定要达到满意为止。”而问题处理完后,刘鲁昊要把所有的工作形成书面材料,“主要是三部分,开头是处理,中间是法条,后面是群众意见。”
“在处理地下室改餐馆的时候,我也没少返工,处理施工噪音的时候,本来问题解决了,但是有居民在分局回访时投诉,说民警现场查看的时候并不是噪音最大的时候”,刘鲁昊说,接到这样的回复,他也会有委屈,但只能立即出警,重复进行调查沟通。“都是繁琐的事,社区民警干久了,心态都变好了,遇到事情,不能急,对居民更要以理服人,多数人都是通情达理的,多重复几遍,多解释几次,问题总能解决”,刘鲁昊开玩笑说,他的性子就是这么磨出来的。
协商再协商
2000年,刘鲁昊调换岗位,成为一名社区民警,一直工作到现在。2009年接手现在的辖区,负责99栋楼,3000多户,一共6700多人。“上班,只要一穿上警服就得注意言行,这份工作得提起精气神,平时处理的事情琐碎,心事大”,刘鲁昊几乎每天都要处理辖区居民的各种诉求,有时候,一件事情要处理很长时间才能解决,“以前,居民打110求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民生警务平台表达诉求,我们处理问题的每个环节都被监督,而且要以居民的满意度作为最终评价。”
9月份以来,刘鲁昊每天一睁眼,心里惦记的就是地下室改建餐馆的事,“施工的时候,反映楼体安全,试营业的时候,又出现噪音问题,反正是问题不断。”
一早,刘鲁昊又接过民生警务平台推送的工单,又是反映青后小区的地下室餐馆,“居民楼的地面上有一个平台,是餐馆负责人用彩钢瓦搭建起来的,防止下雨淋着,搭了一个架子,有一户居民数次拨打热线,反映下雨有响声。”
居民提出问题,民警就得解决。刘鲁昊联系了居民和餐馆负责人,最终协商,餐馆在架子上铺上一层橡胶,再听听,就不会再有动静了。“几个月以来,为了处理关于地下室改造餐厅的事情,我联系环保部门两次,城管队至少去了5次。事儿虽然都是小事,但处理的时候可不轻松。现在,已经有近20天,没有再接到有关地下室餐馆的群众诉求了”,刘鲁昊说,他这几天才算舒了口气。
即使这样,他每天都会固定去地下餐馆附近走走看看,值班民警晚上执勤的时候,也会把警车开到附近停下看看,“对餐馆是一种警示,更是让周围居民安心,知道民警对他们的事儿上心。”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商报济南消息(记者张恒)监管层“放行”小贷公司6年半之后,山东小贷行业终于迎来首只外资“鲶鱼”...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