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走进小儿骨科的病房,随处可见操着外地口音的患儿家属,这个病房里的患儿三分之二来自全省和全国各地;一天7至8台手术,多的时候一天要做12台,除去东西两院区的门诊时间,小儿骨科的医生们全年无休……这里是山东省中医院小儿骨科病房,医者不断精进医术,靠仁心专心为孩子们妙手祛病的地方,更是一个见证爱、呵护爱的地方。记者刘建宇通讯员赵媛媛
看着女儿连路都走不好妈妈心头像扎钉子
家住河北邢台的付先生和马女士,一开始怎么也想象不到,他们仅有一岁零六个月的女儿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我们老家在农村,平时就靠种地和外出打工挣钱,一年前多有了孩子,家里人别提多高兴了。”马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出生后不久,他们就发现孩子的腿没劲,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很容易跌倒。“我们还以为孩子是缺钙,换了好几样钙片给她吃,但总也没什么效果。”
因为久不见起色,付先生和马女士决定带女儿到40里地外的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检查。“医院检查以后告诉我们,孩子并不是缺钙,而是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她的腿先天就有些问题。”付先生说,他们对检查结果还觉得有些“无法想象”,于是在听说山东省中医院对于小儿骨科的诊疗是权威后,立刻带着妻女奔赴济南。“省中医的刘主任人很好,挂号看完CT片子后,他就把孩子的病情都跟我们耐心地说清楚了。他说医院一向是主张保守治疗的,但我们家孩子年龄有点大,再不做手术就可能耽误孩子一辈子的成长。”马女士说,医院的建议是尽快手术。“我河北的舅舅家有一个外甥,先前不会走路,得的也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他就是在省中医治好的,所以医生跟我们说要做手术后,我们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2013年5月,付先生和马女士带着女儿住进了省中医的病房,在右侧髋关节接受手术一个星期后,两人就带着女儿离院回家休养。2013年11月,他们再次带着孩子来到医院,为左侧髋关节做了矫正手术,并做了皮内缝合。“手术后6个周拆石膏,我们看到皮肉缝合的都很仔细,以后应该不会留下什么难看的疤痕。”在小儿骨科病房接受记者采访时,马女士说女儿刚刚做完取板手术,很快就能康复出院。“说实在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心头肉,原来看着她连路都走不好,我们两口子心里真是别提多难受了。”马女士说,女儿的病情就像一颗扎在她心头的钉子,得到省中医小儿骨科医生的劝慰后,她才得以解脱。“医生说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但也不是什么疑难杂症,通过手术完全能够恢复到正常。”马女士说,医生的这番话给予她和家人以信心,而事实亦是如此。
保守及手术治疗是国内领先水平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省中医小儿骨科主任医师刘复奇说,这是小儿骨科的医生们都牢记的治疗原则。“儿童的骨骼尚在发育阶段,所以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儿童的骨骺损伤如果不能及时、准确、轻柔地给予复位,出现发育性畸形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刘复奇介绍说,在继承骨科前辈五十多年的正骨经验基础上,省中医小儿骨科的医生们总结出一整套小儿正骨手法——四肢骨折脱位的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三期辨证论治。“这套手法的好处是,既避免了手术创伤,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整复成功后前期采用活血祛瘀,中期接骨续损,后期中药薰洗,能有效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
针对像付先生的女儿患有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以及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儿童股骨干骨折等疾病,省中医小儿骨科对这类疾病的保守及手术治疗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诊治例数也为国内前列。“山东省鲁西南地区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高发地区,小儿骨科的许多患者来自这些地区。对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我们一般采用挽具治疗。一岁半以内的患儿,采用医院自制的可塑性蛙式铝板支架治疗。一岁半以上的患儿采用三联术式手术治疗,能一次性松解髋关节内外病变的软组织、矫正髋臼和股骨畸形,最大程度避免髋关节再脱位。”
据介绍,省中医的“三联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创新术式与临床应用研究”还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髋臼弧形截骨治疗髋脱位”也通过了山东省教育厅的认定。经统计,省中医小儿骨科的床位利用率为130%,2013年度该科接收入院病人997人,手术907台次。其中外地患者596人,占病人数量的2/3,是省中医2013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先进集体二等奖”。
“儿童绝不只是个小大人”
据医院工作人员介绍,省中医小儿骨科创建于1999年,当时在全省还是第一家。2010年医院东院区启用后,小儿骨科才拥有了独立的病区。刚刚拥有独立病区时,省中医小儿骨科的住院病人数还是个位数,而这恰恰是国内小儿骨科不够受重视的写照。“从前人们总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觉得‘儿童只是个小大人\’。”刘复奇说,多年研究小儿骨科领域后,他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儿童骨骼是在不断地成长与发育,需要特别的呵护与照顾,儿童绝对不仅仅是大人的缩影。“小儿骨科不是小儿科,也不是小儿外科,而是骨科的一个分科,骨科算是一个新兴科别,而小儿骨科更是新科别中的新新科。”刘复奇回忆说,1991年他到北京参加全国小儿骨科代表大会,与会人数才不过60人。
近十年来,由于儿童福利的推广,小儿骨科才渐被重视。刘复奇指出,儿童骨骼与成人骨骼有许多不同之处,儿童骨骼的可塑性强,再生能力也高,也因为儿童骨骼具有的这些独特性,一旦受到刺激或破坏时,就需有特别专业的医疗照护。
有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儿科医生6.17万人,但0至14岁的儿童却有2.3亿,比例约为0.2598个儿科医生/千儿童。参照美国1.4558个儿科医生/千儿童的比例,我国还缺少二十余万儿科医师。在全国儿科医务人才短缺、政府投入不足、相关规划缺位的现状面前,这些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小儿骨科专业的医护人员是全社会和所有患儿的一份珍贵的财富。“小儿骨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在国内兴起,我们科室也在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小儿骨科学的新技术、新进展。”刘复奇说,省中医小儿科注重梯队建设,定期安排年轻医师到国内顶尖的小儿骨科进修学习,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国内小儿骨科学研讨会,博采众长。
同时,因为小儿骨科兼具骨科和儿科的双重特点,刘复奇要求科室医生除具备完善的骨科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丰富的小儿内科知识,在工作中也注意加强与小儿内科的联系,不断学习和完善相关的小儿内科知识,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
白衣天使练就一身“软技能”
从几个月大的婴儿,到17岁以下的小患者,小儿骨科患儿多,手术量大,周转快,他们多无法表达自己的病情,对医治过程充满了恐惧和烦躁;从省内的菏泽枣庄,到省外的河北安徽,小儿骨科病房里,随处都能见到操着外地口音的患儿家属,近三分之二都来自全省和全国各地。护士们每天既要面对不同病种的患儿,又要面对来自各地的陪护家长,因此小儿骨科的白衣天使们都练就了一身“软技能”。“孩子小,家长很多又不懂,所以我们更得耐心、温和地疏导孩子和家长。”省中医小儿骨科病房护士长杨晶说,小儿骨科的护士们工作环境较为复杂,服务对象特殊,既要面对情感表露直率、单纯、无法表达病情和需要的儿童群体,又要面对焦虑急躁、期望值过高的父母,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大。“其实病房里很多骨折的孩子都是意外发生,起病急、病情重,家长情绪紧张焦躁,对护理人员期望值高,加之缺乏疾病基本知识,对护理工作过分挑剔,要求近乎苛刻。”杨晶说,家长这种心理她很能理解,但还是经常碰到情绪激动甚至对护理人员有过激言行的家长,他们也只能竭力用“软技能”化解。
为了更好地提供帮助,杨晶和病房里的护士们,每天都要耐心倾听患儿及监护人的心声,主动与患儿聊天、讲故事、做游戏,并根据患儿性格、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启发和诱导,消除他们对医务人员的恐惧,选择时机进行健康教育。
新闻推荐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陈晶)昨天,济南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指挥部启动Ⅰ级应急减排措施,其中明确要求停止所有建筑、...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