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江昊鹏王原本报通讯员贾海宁昌兵
盐碱滩上落“金币”
“种了甜高粱,收益比种棉花高出四五倍!”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宝山说。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遍布,原来只能种植棉花,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人力成本的提高,种棉花收益面临严峻挑战。甜高粱的引进改变了困局。
“甜高粱一亩能产6到7吨,一吨能卖260块钱,而且因发展生物能源,国家还给每亩地补贴180元。”王宝山说,甜高粱耐盐碱,其茎秆含糖量可达15%-20%,有“高能作物”之称,约15吨的甜高粱即可转化一吨燃料乙醇,是发展燃料乙醇的首选能源作物。“在对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需求日益增加的今天,种植甜高粱等能源作物,对当地农民来说是条致富新路子。”
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种植甜高粱等能源作物,需要先进的栽培技术,而这项技术就来源于王宝山带领的课题研究组。2009至2013年,山东师范大学逆境植物省重点实验室王宝山教授课题组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持计划课题——“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能源作物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科研之路并不轻松。实验室在济南,研究地在东营,课题组的专家学者需要时常往返两地,测土质,取样本,做实验,写报告,每一个过程都要仔细、精准。
“在收集了大量的能源作物品种、品系与种质资源,并通过实验室试验、大田实验后,我们筛选出了适合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种植的甜高粱品种2个、甜菜品种1个,甘薯品种1个,杂交狼尾草品种1个。”王宝山说,科研成果的转化,改变了当地的栽培结构,同时也让盐碱地披上了“新衣”。
打开文化交流新窗口
甜高粱带给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契机,是山东师范大学立足本校特色,服务地方发展的具体体现。承担横向课题的水平和能力既是衡量一所学校科研实力、服务国家与地方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山东师范大学围绕服务山东经济强省的战略要求,在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方面作了很多探索。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王成新研究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高速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与优化研究》,对高速交通背景下山东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功能优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应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引领社会风气、传承优秀文化、促进知识创新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文新说。
2013年,山东师范大学成立了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以此为基础,学校申报的“齐鲁文化传承与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级自主培育协同创新中心,至此,打开了一扇对外文化交流的新窗口。
“齐鲁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在倡导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今天,齐鲁文化的研究意义重大。”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燕生东介绍,齐鲁文化研究在山东师范大学具有几十年深厚的学术积累,是学校的特色之一,在此基础上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文化传承、服务社会方面产生了积极效果。
据介绍,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整合校内外研究力量出版的100万字的《山东历史文化遗存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在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各地的重视。“这份调查报告出版后,《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也因此作了改动,更加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这有力推动了山东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燕生东说。
传统文化代代传承,教育举足轻重。燕生东介绍说,齐鲁文化涵盖了方方面面,在教学上,学校开设了《国学精粹八讲》、《孔子与论语》等国学通识课。“人文社科研究对社会的成效也许没有那么显著,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如细水长流,影响深远。”燕生东说。
人才是科研创新的核心
相比其他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学院,1995年由“计算机科学系”和“计算中心”合并组建的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则要“年轻”很多。“虽然没有很厚的积淀,但近年来学院在不断扩充人才队伍,引进了14个博士,对我们的科研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郑向伟介绍说,在人才扩充的基础上,学院在“网络舆情分析”、“鸟机防范”等信息技术科研领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科技事业,人才为本,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发展正是山东师范大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团队做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山东师范大学实施了人才强校战略,目前学校已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支结构合理、富有朝气、团结奋进的学术团队。“新一代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在科技创新工作中迅速成长,高效率的教学科研群体正在形成,他们在学校科学研究和重点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商志晓介绍,在高层次人才的带领下,学校创新团队建设成效显著,获得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省属院校唯一),1个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在人才队伍之外,学校还注重强化科研条件建设,为科研创新奠基平台。据了解,目前,山东师范大学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等一大批重点科研平台。“这些科技平台的建设,整合了学校现有的科研资源,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也提高了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竞争力。”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于涛说。
新闻推荐
□实习生禹亚宁记者王凯报道本报济南讯“小伙子,人真好!”12月1日,山东省立医院东院门诊楼前,坐在轮椅上的张萍大妈,一边让女儿推着往门诊大厅走,一边直夸医院便民服务岗保安...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