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的民间艺术奇葩张秋木版年画,自元代由山西晋南地区传入山东阳谷县张秋镇,至今约有600年的历史。张秋木版年画2006年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秋木版年画题材新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种题材品种数量达300多个。张秋木版年画的构图丰满、匀称古朴,人物造型夸张朴实,色彩明快沉着,刻版精细,线条流畅,简洁有力,印刷独特,做工十分考究。抗战时期,张秋木版年画艺人配合冀鲁豫文联文艺工作者,创制了一批新内容木版年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励了军民抗战热情。
张秋木版年画发祥于阳谷县城东40里金堤之畔的张秋镇,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穿镇而过,为昔日南北水上交通要道。据清康熙年间的《张秋镇志》载:“张秋在河上五方辐辏,商贾云集,乃南北运河咽喉之地”,清末民初居民约两千户,有七十二趟街、八十二胡同,素有“南有苏杭,北有临张(临清、张秋)”之称。
据史料记载及相关专家的考证,张秋镇木版年画是元代从山西传入。明清时期因晋商在聊城一带较多,山西晋南画历史悠久,目前仅存的一幅宋金时代印的《四美图》即出自山西晋南。
在清代,张秋镇的木版年画知名的画店有源茂永、鲁兴聚、景顺和画店等。“景顺和”画店店主刘振升将画店于民国初年北迁于聊城,形成东昌年画。张秋镇年画店由于以生产神马为主,故称纸马店或马子店,清末民初画店仍然很兴旺,1918年源茂永画店有二十五盘印画案子,鲁兴聚也相仿。当时源茂永、鲁兴聚画店资本雄厚,各有门头五间,雇印工、查货、发货人员多达八十余人。源茂永一年最多印画四十八件纸(一千四百多令)。张秋镇的画店一年印画达两千八百多令纸,数量可观。张秋镇的画店历来只坐庄卖画,春天印扇面画,销给制扇子的手工业者;阴历八月底开始印画,十一月初挂牌子出售,一冬来此镇购画商贩达数千人。年画除销往本省西部和泰安、济南等地外,还远销山西、河南、河北、东北等地。
据《寿张县志》记载以及文史专家考证,明清时期张秋木版年画空前繁盛,和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天津杨柳青合称为全国四大木版年画基地。
张秋木版年画不但自成发展系统,其制作方式也有别于其他年画产地。张秋木版年画只套色不手绘开脸,而杨家埠、杨柳青等地年画早期均粉脸加工。张秋木版年画的造型圆中见方、横向夸张、流畅有力、豪迈大方。人物造型眼睛窄长,鼻梁鼻翼瘦窄,形象丰满古朴,表情安详含蓄。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充分展现了鲁西人民的刚劲、朴实、豪迈、大方的人文气质。
张秋镇木版年画题材大都因袭传统画样,以神像为主,仅门神一项就有130多种,加上其他年画题材,品种达300余种。年画题材丰富多彩,大都是反映人们生产生活的耕织图、渔家乐以及戏曲故事、民间传说、历史英雄人物。张秋木版年画的体裁有十多类:比如门神就有大中小三种,当地称大裁、二裁、三裁,也称大鞭、二鞭、三鞭(因门神中有武将执鞭,故又称鞭)。门神题材大都取材于《三国演义》、《封神演义》及古代传说。除了门神,还有单座、娃娃画、扇面画、神马、画对子、纸扎画等。
张秋木版年画的刻工十分认真,从来不偷工减色。有的地方年画一般只套印五色,有时只用红绿黄紫四色,有些画像使用六色,基本色之外再加一桃红。而张秋木版年画一般要套印七色、八色,它的色彩有亮青(黑)、大红、二红(水红)、大绿(黄绿)、绛绿、丹红、黄(杏黄、槐黄)、兰(紫)八色。张秋木版年画在色彩上的独到之处,使它更受人们欢迎。(王兆锋整理)
新闻推荐
□记者李铁报道本报济南讯近日,泰康人寿推出升级版“易理赔”服务,其利用微信自助理赔,预约上门收取发票的独特理赔方式实现了全险种、全流程微信远程办理,不仅方便了客户,理赔不再...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