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江
11月18日,济南推出了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方案。一个多月来,济南已经有5家企业停产,7家企业搬迁完成,9家企业正在搬迁过程中。通过采取工业企业关停、搬迁等措施,省城的重污染天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0%;而在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最差十名的名单中,也已经连续两个月没再出现济南的名字。这向我们表明:不用“等靠熬”,只要下定决心、重拳治理、真刀真枪地干,蓝天白云就绝不是奢侈品。
治理雾霾是一场等不起、输不起的战争,而济南的大气污染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空气质量是公共产品,治理雾霾,让蓝天白云常驻,政府首先要承担起责任。面对日益严重的雾霾和民众的迫切期待,济南出重拳、下猛药推出的治霾行动,关乎百姓福祉,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不仅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涉及面之广、措施之实,前所未有,彰显了政府应有的责任担当。
尽管治霾行动的效果有目共睹,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治理大气污染仍是一项艰巨、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有媒体报道,除了频频出现的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济南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浅碟形”地貌特征以及重化工业比重偏高的产业结构模式,使治霾行动呈“逆水行船”之势,容不得丝毫大意和松懈。治霾行动不仅要轰轰烈烈、雷霆万钧,更要步步为营、深入推进,打好持久战。
从很大程度上讲,为期一个月的治霾行动只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良好开头,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警惕和摈弃“运动式思维”。目前看,济南的雾霾天不时出现,充分表明了雾霾治理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因此治霾行动不仅要继续加码、拿出更大的决心和行动,更要使治霾行动常态化、制度化。否则,一旦出现反复,不仅影响治霾效果,更会辜负百姓的信任。
治理空气污染,不仅要在耗能排放上做“减法”,还要在经济发展上做“加法”。“十大行动”对燃煤、扬尘、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等四大污染源加大了治理力度,但必须看到,无论是处罚、整顿超标排污企业,还是责令停产或搬迁,牵涉资金、选址及职工安置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出台政策对企业进行引导、帮扶。治霾行动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经过优胜劣汰的选择,既要淘汰高污染、低效能的落后企业,更要扶持健康、环保的先进企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治理雾霾,让蓝天白云永驻,只能前进,没有退路。如今,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表已经明确,《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督查考核办法》也已出台,最需要做的就是不急不躁、稳步前进,以常态化的治理方式应对雾霾的频袭。
新闻推荐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市场化是有效途径□济南市民政局副局长 潘传利
为深入了解济南市社会养老的现状,前期我们到部分区县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进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深切感受到各地政府和民政部门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做的积极努力。从调查情况看,济南市养...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