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很多人认为麻醉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不过是通过药物让人解除疼痛,或者让人失去知觉,没有多高的技术含量。但很少有人知道,如今的麻醉医生在手术室内的任务除了解除患者疼痛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手术期间和麻醉恢复期间,对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重要生命功能的变化进行监测、诊断,并由此进行治疗,保证围术期病人的安全。
监控手术的幕后英雄
在一般人的眼中,手术台上主宰一切的是主刀的外科医生。而其实上,手术中负责监控病人生命体征的麻醉师才是最高指挥官。任何手术的成功都离不开麻醉保障,只有“主刀”医生明白,病人的性命也许更多的是在麻醉医生的手中。让病人免受痛苦,又能在一定的时候醒来,并非容易的事情,麻醉医生得随时监控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他们看似是手术的辅助,实为生命的主导,他们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开刀治病,麻醉保命”。麻醉的水平是事关手术成败的大事,槐荫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对工作要求和标准近乎苛刻:《麻醉记录单》书写工整,项目齐全、记录准确;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择期手术术前一日前往病房访视率100%,术后24小时回访率100%,全麻及危重病人术后麻醉医师亲自护送病人过床100%;医院感染发生率、漏报率均为0,麻醉死亡率为0。一年五千多例手术麻醉,对于一个区级医院,这么大的手术量确实令人吃惊,但槐荫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凭着自己的专一、专注和专业一步一个脚印,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对病人的专业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负责。麻醉科负责人说,“精湛医术的获得,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才能取得,别无捷径。”按照这个信念,麻醉科全体人员共同学习不断提高,对于医疗方面的新动态、新发展、新技术积极跟进。近几年来,陆续开展了气管、支气管内全麻、静脉全麻、硬膜外麻醉、骶管阻滞、神经阻滞麻醉、联合麻醉、术后镇痛、无痛人流、无痛结肠镜检、中心静脉置管以及急救监护等多种麻醉技术业务,为业内同仁赞赏。
时刻待命的白衣天使
与别的科室不同,手术室的工作时间从来就没有“朝九晚五”的说法,随时待命是他们工作的常态。在一位护理人员的演讲稿中,记者看到这样一段话:“众所周知我们的工作辛苦,没有固定的节假日,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我们手术室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待命。不论是寒冬还是酷暑,深夜或是凌晨,只要接到‘有急症手术,速来参加抢救\’的电话,我们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来到无影灯下。有时候,真恨不能长出一双天使的翅膀。”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繁忙的、琐碎的,又是异常严谨的。一换上洗手衣,情绪和烦恼都必须抛得远远的。由于长时间站立、精力高度集中、进餐不规律,手术室的许多医护人员患上了胃病、下肢静脉曲张、颈椎病等。但他们却从不抱怨,只要是医生需要、病人需要,他们就会准时出现在无影灯下。
“白衣天使在手术室的无影灯下做手术,最希望赢得的是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家属放心舒心的笑脸。”来自麻醉科工作人员真诚的语言,向旁观者阐释了一份责任、一份嘱托。为了给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他们从传递一把止血钳、一根丝线,到娴熟地配合手术、观察病情,要经过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手术的(练。
在工作中,他们最享受的就是把手术成功的病人推出手术室的那一刻。他们告诉焦急等待的病人家属,“手术做完了,很顺利,我们现在回病房。”一句简单而又平凡的话语,换回家属和患者一个感谢的眼神,一句由衷的谢谢,让他们的内心有一种强烈的震撼,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与满足。(本报记者 王晓菲 于丽娟 通讯员 巩曼华 铉国昌)
新闻推荐
改进作风提效能 立足服务惠民生天桥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医改工作的目标之一。2014年以来,天桥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围绕这一目标,着力提升医疗设备装备水平,优化就医环境,努力解决群众“看病...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