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爱无疆!什么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什么又是最让城市市民感到温暖的大爱?在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的大潮中,济南红十字会人的工作不断创新,但是从未改变过“三救、三献”的服务宗旨,为受困群众雪中送炭。他们的努力,为这座城市的建设,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发展新篇章。
努力夯实品牌建设 踏实为群众服务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爱,而红十字会的工作最能体现出人间之爱。“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契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弘扬红十字精神,传播红十字文化,不仅是促进红十字自身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如今,越来越多的爱因为红十字会的工作而得以传播,也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受困群众得到了切实的帮助。济南市红十字会结合“学雷锋日”、“七一建党日”“八一建军节”、“清明节”、“寒衣节”、“九九重阳节”等中国传统的节日,将“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融入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弘扬扶危济困、救死扶伤、助人为乐、敬老助残的传统美德,根据文化特色开展志愿者活动、造血干细胞、遗体器官捐献宣传纪念活动,形成文化共识。
2011年济南市红十字会党组成立以来,为了让群众得到实际的利益,市红十字会巩固助医、助学、助困成果,打造“博爱泉城”公益救助品牌,用品牌的力量带动事业发展。加强现场救护和避险知识普及培训,大力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五进”(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广泛开展造血干细胞、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的宣传发动、登记活动,提高市民的知晓率、认同率、参与率,形成深发展、可持续、广宣传的捐献长效机制,在让群众受益、广泛参与的同时,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做出了贡献。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开辟多种监督渠道,接受捐赠查询,切实提高公开透明水平,提升红会公信力。
拓宽服务渠道 传播人间正能量
济南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朱兴利说过,红十字会坚持依法治会、依法兴会做出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三救、三献”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已逐渐成为领导信得过、用得上、群众能依靠的人道主义救助团体,成为政府联系弱势群体、关心困难群众的重要桥梁。
为了更贴近群众,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市红十字会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向社会宣传工作主题,吸引群众献出爱心。并通过做客《今晚不关机》栏目、接听12345热线等形式和群众近距离接触,倾听社会声音,拓展咨询服务渠道,倾听市民需求,尽红会所能,帮百姓解难;拓宽监督渠道,倾听市民意见与建议,规范促进红十字会各项工作;拓宽宣传渠道,传播红十字运动知识及精神。
在越来越多的爱心市民支持下,4年来,全市红十字会系统共接收社会捐赠款物2625.79万元,支出救灾款物1068.42万元,用于救助款物1392.2万元,救助受益人数29665人次。
“助青春——圆梦大学”公益助学活动开展2年以来,市红十字会共投入34.2万元,资助80名困难家庭优秀学子进入大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爱心市民也积极参与。2014年的一天,市红十字会接到了一位曾接受过“助青春—圆梦大学”救助者的电话,为了感谢红十字会和社会的爱心帮助,他的父亲志愿填写了《遗体捐献登记表》,他本人进行了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这就是对红十字会辛勤耕耘的最好回报,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颁布实施22周年,中国红十字会建会110周年,济南市红十字会建会103周年。在这大发展之年里,市红十字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利用立体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发展模式,致力打造阳光型、服务性、法治型红十字会救助工作平台。如今,他们正走向一个大迈步的时代,所有红十字会人用自己的努力,为党分忧、为群众解难,为美好的城市建设而奋斗。(本报记者 王楠 通讯员 路苗苗)
新闻推荐
“这位司机驾驶技术好,待人礼貌热情,堪称泉城司机之楷模。”这是一名乘客在公交意见簿上对济南公交六分公司79路驾驶员王超的评价。1986年出生的王超,是济南公交六公司79路的一名高星级驾驶员,帅...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