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达·莫里逊(1908-1911)
1933年至1946年,赫达·莫里逊在中国度过,拍摄了大量高质量照片。1991年,她在澳大利亚去世,根据遗嘱,她在中国13年间拍摄的1万多张底片和6000幅照片全部捐赠给哈佛大学的“哈佛·燕京图书馆”。
赫达·莫里逊这位女性摄影家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她生于斯图加特,1929年至1931年在慕尼黑学习摄影,毕业后在德国担任摄影助理。北京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有一个德国人开的照相馆叫做“哈同照相馆”,当时照相馆要招聘一个经理,要求应聘人员不仅要知道摄影术、还要懂德文、英文、法文,尽管赫达身体有一点残疾,但没有影响她获得这个职位。1938年至1946年间赫达就在北京哈同照相馆任职。在此期间,赫达·莫里逊还曾为日本人工作过。1944年左右,抗战时期的日本需要拍摄大量南京的照片,于是向“二战”同盟国德国发出邀请,赫达被请到南京,拍摄了1944年的南京。但这本书到最后很可能没有出版,目前仅留下两个版本,全都被收藏在国外两家非常重要的图书馆。这本书的原版资料现在被美国哈佛的燕京图书馆里保存着。
赫达到过中国的很多地方,例如山西云冈石窟、河北正定、保定、热河、陕西华山、山东济南、威海、青岛、泰山和南京,走过这么多地方,她却没有出过个人作品集,所以大家一直没有意识到她在摄影史方面的地位。但很多民国时候出版的有关中国的德文书、英文书、法文书里都有哈同照相馆和赫达·莫里逊的照片。中国人真正开始知道她是1985年她出了一本《北京老照片》之后,这本书被中国翻译出版,叫做《洋镜头里的老北京》。直到这本书出版,大家才意识到赫达·莫里逊是位很出色的摄影家。1987年她还出版过一本在中国旅行的摄影集,内含233张照片。
赫达·莫里逊1942年到过济南,拍摄了很多当时济南的风情照片。和很多流传的反映“民国”时期济南的照片不同,赫达·莫里逊拍摄济南时,将镜头更多地对准了当时普通济南人的生活,护城河边的人家,岸边的豆芽坊,河中洗衣涮菜的妇女,街边喝茶的居民,装车上街卖菜的摊贩等等。既反映了当时济南城的古朴风貌,又将当时济南人自然、闲适的生活场景真实地再现在我们眼前,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新闻推荐
本报1月6日讯(记者 王彬)今天下午,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济南市设立分会场收听收看会议实况。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在济南分会场出席会议。与会人员一...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