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冯磊
改变单纯依靠警力模式
德州市北依京津、南接济南,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日过车辆10万余辆,是全国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而随着机动车、驾驶人连年攀升和冰冻、雨雪、雾霾等恶劣天气多发,德州市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交通安全工作任务日趋繁重。为此,德州公安部门推出了警力、设施、科技、信息“四位一体”的管理新模式。
2013年11月和2014年5月,投资1.6亿元的京台高速德州段和市区两套智能交通安全系统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部分县市依托“天网工程”建成国省道、县乡道智能交通安全系统,实现了全市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道路的视频监控全覆盖,使过去单纯依靠警力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警务模式成为历史,迈出了由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转型的关键一步。
2014年12月26日,全国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推进会在德州召开,公安部交管局局长许甘露、副局长王金彪提出,德州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得好、运用得好、作用发挥得好,德州经验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要求在全国推广德州经验。
据德州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周兰敏介绍,在大数据警务云框架下,全市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整合高清视频、卡口流量、车辆信息、气象信息等基础数据18亿条,实现了信息收集实时化、预警研判科学化、指挥调度扁平化、勤务部署合成化、系统应用全警化,在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实战、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强大作用。系统应用以来,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率下降30%,交通拥堵下降20%、延误减少25%、交通事故下降20%、油料消耗减少30%、废气排放减少30%以上。
数据大融合、管控全覆盖
记者在京台高速德州段采访时了解到,目前京台高速德州段投入3000多万元,安装了86套高清视频监控设备,20套缉查布控卡口设备,22块LED诱导屏,5套气象监测设备,全部纳入警务云平台。其中,视频监控的规划安装标准是部局标准的10倍,实现了全路段覆盖、全时空监控。周兰敏介绍,“分控中心值班民警通过‘鼠标巡逻\’,可及时发现交通事故、交通违法等异常情况,固定违法证据、确定事件紧急等级,通过350兆集群第一时间指令就近巡逻民警妥善处置。”系统运行以来,已成功预警高速公路危险信息300余次,指挥拦截各类嫌疑车辆100余辆,圆满完成“7·25”一级加强警卫等一系列工作任务。
而警务云平台还将各类信息数据实现了大融合。据介绍,警务云平台中的缉查布控系统整合卡口收集的各类机动车信息,与机动车信息库、驾驶人信息库进行实时关联比对,自动识别机动车套牌、假牌、漏审、漏保、满分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并将违法预警信息实时推送至指挥中心、各级交警执法站或公安检查站,执勤民警接到预警信息后,对过境的违法嫌疑车辆及时查究。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卡口共采集各类信息464.8万余条,预警各类违法信息1万余起。
隐患早预警、违法快查处
突发团雾、降雪、结冰,往往会让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驶的汽车驾驶员措手不及,为有效应对恶劣天气对高速公路通行的影响,德州市交警部门在高速公路途经的水库、河流等位置上共安装5套气象信息采集系统和17套诱导信息发布系统。
“遇有团雾等恶劣天气,值班民警迅速将气象信息推送给执勤民警和交通参与者,同时通过诱导屏、可变限速板、多媒体等途径为驾驶员提供气象、路况等诱导信息,确保安全通过团雾路段。”周兰敏说。系统运行以来,在雾霾天气频发的情况下,京台高速德州段未发生一起死亡交通事故,多车连环追尾事故同比降低62%
2014年,德州市国省道、高速公路卡口系统累计抓拍超速、非法超车等交通违法行为12万余条,德州市交警部门自主研发大型车长期占用最左侧车道违法抓拍和低速行驶抓拍系统,集中整治非法占道行为8000余起,保持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高压严管态势。
同时,德州市在国省道、高速公路省市际交界处建设交警执法站22处,每站每班3名民警、3名协管员,有固定营房,安装了卡口报警设备、提示设备、显示设备。“民警根据报警信息及时拦截违法车辆,提高了对违法及时干预、现场处罚以及应急处突的快速反应能力。依托大数据警务云,实现车驾管信息共享。”周兰敏说。市区智能交通系统自动识别涉牌涉证交通违法行为并实时报警,2014年,德州市共查获涉牌涉证违法行为2100余起。
新闻推荐
□记者李文明通讯员秦可报道本报济南2月9日讯记者在今天召开的全省机械工业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4年,山东省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破3万亿元,达到30989.76亿元,占全省工...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