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古称嬴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十年来,莱芜供电公司将传统文化中崇德尚礼的美德延伸到供电服务中,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着爱心。经过十年的坚持与坚守,磨砺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爱心彩虹”,为嬴牟文化增添了浓浓的暖色。
□毕建伟高立联王宪才
3月16日上午,在莱芜供电公司22楼会议室,“身边的雷锋,最美国网故事”第二届“莱电好人”表彰暨“爱心彩虹”孤寡老人帮扶活动视频展播在这里举行,由各党支部推荐,并经过公开投票选举出的10名“莱电好人”登台领奖,会上播放的7个开展“爱心彩虹”孤寡老人帮扶活动专题片,震憾了现场每个人的心灵,真挚的情感,感人的事迹,让会场充满了正能量。这是莱芜供电公司十年来开展“爱心彩虹”活动的一个缩影。
创品牌搭平台
让奉献爱心成为员工自觉行为
“‘爱心彩虹\’正式命名于2005年,其实早在1997年,我们就坚持每年开展‘好人好事\’评选,经过多年的积淀,2005年,我们萌生了创建一个爱心品牌的想法。”回忆起“爱心彩虹”品牌创建之初,莱芜供电公司副总经济师兼党群部主任吴远波神采奕奕,“那时大家都为品牌的名字而苦苦思考,有人提议叫‘嬴牟彩虹\’,但嬴牟这一古城名字有太强的地域性,不利于品牌传播,经过反复思考,结合当时省公司开展的‘爱心·平安工程\’,选择了一个朴实易懂的名字——‘爱心彩虹\’,并最终被公司领导和广大员工认可。”十年间,莱芜供电公司换了几任领导,但建设“爱心彩虹”品牌的决心不曾动摇,大家都以饱满的热情与不懈的执着,精心呵护培养着这个品牌。
如何让美好的“爱心彩虹”落地,为其找一个承接的载体呢?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发,莱芜供电公司于2005年提出实施“四心工程”:热心对社会、忠心对企业、诚心对同事、爱心对家人,为“爱心彩虹”赋予了新的内涵。
水到渠成。2006年6月,莱芜供电公司到当地工商管理部门注册了“爱心彩虹”品牌,增强了品牌的社会认知度。随后,莱芜供电公司陆续推出“爱心彩虹·关爱儿童”、“爱心彩虹·帮扶孤寡老人”系列活动;设立爱心彩虹基金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将“好人好事”的评选由每季度一次变更为每月一次,树立了一批职工身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弘扬了“人人做好事、事事讲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如今,在莱芜供电公司,人人争做好人好事已蔚然成风,很多年轻员工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捐资助学、爱心帮扶行动中。“事事行善、处处留德”已成为公司干部员工的自觉行动。
“多年来,我们公司以提升员工的道德素质为着力点,通过月评好人好事、爱心365等活动载体,用员工的爱心行动铸就了‘爱心彩虹\’品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之路。”莱芜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张志明说。
建机制拓载体
“好人现象”不断涌现
在莱芜供电公司,魏松广是一个标志性人物,他治病救人的故事每天都在更新,30多年来为5000多名患者义务治病疗伤,他不仅继承了祖传秘方,更是“爱心彩虹”品牌的坚定传承者。
近年来,莱芜供电公司助学模范成晓君、义工大厨沈延峰、献血模范杜洪涛、岗位模范杜立增、刘志永先后登上了中国好人、山东好人和莱芜好人榜,在这个只有510名职工的供电公司,好人好事就像雨后春笋,出了一茬又一茬。
莱芜供电公司涌现出的“好人现象”,是偶然还是必然?莱芜市委宣传部在总结莱芜供电公司“好人现象”时,认为“具有持久魅力的‘爱心彩虹\’品牌,是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平台和阵地,成为企业思想道德建设的坐标。”
2006年,莱芜供电公司从最容易引起群众共鸣的职业道德抓起,组织评选十大“岗位模范”、十大“安全卫士”、十大“创新标兵”等道德实践活动。近年来又开展了“爱心彩虹·帮扶”“爱心彩虹·寻找最美青工”等活动,一系列活动推动道德新风入心、入脑,爱岗敬业、关心集体、热心公益事业的新风在每一个部室、车间和生活小区荡漾。自1997年至今,莱芜供电公司共评出好人好事650件,其中突出事迹150多件,树立了一批职工身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
2013年9月3日,莱芜供电公司举行“爱心彩虹”基金会启动仪式,基金会将秉持“汇聚爱心奉献社会”的理念,倡导每名党员每天捐1元钱,鼓励公司其他职工自愿捐助,用于帮扶孤寡老人及其他特困人员。
在莱芜供电公司,班子成员虽然分工不同,但都把培育“爱心理念”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中。他们把“爱心彩虹”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工会组织以构建家庭美德为基础,定期组织道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爱心家庭”“爱心巾帼建功标兵”“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评比展示活动,将“好人好事”评选与文明家庭、文明职工评选相结合,建立了好人好事评选的长效机制。
一桩桩“凡人善举”,一个个“平民英雄”,汇聚起了职工热心公益、孝老爱亲、爱岗敬业、崇善尚德的良好社会风气,温暖着嬴牟大地,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正如吴远波所说,“这是一个爱的大家庭,在这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大环境中,人人见贤思齐、积极向善是必然的。”
扶孤寡济贫困
超越亲情的大爱
“大爷,您看我们给您送什么来了?”3月5日,莱芜供电公司营业室的“爱心彩虹”志愿者们将一台崭新的轮椅送到了莱芜市西关社区孤寡老人张淑坤的床前,圆了老人多年来想出去走走的愿望。
看到轮椅,张淑坤老人兴奋不已,眼中写满了惊喜。当“爱心彩虹”使者们小心翼翼地把老人抱上轮椅后,他自己用手摇着轮椅,在家里来回转了一圈。“有了这个轮椅,等天气暖和了,我们一定推着您回老家看看……”想到近在咫尺却多年难回的老家,张淑坤老人的眼角噙着眼泪。
近年来,公司通过供电所、营业室征集了67名孤寡老人的家庭情况,从中确定42名孤寡老人为长期帮扶对象,建立帮扶对象档案,制定帮扶办法,由公司领导、各党支部、供电所分别结对帮扶。自“爱心彩虹”基金成立以来,公司先后开展了“爱心接力在重阳”“冬日送温暖”“春节送福”“爱心收音机”等各类主题帮扶活动410次,捐助物品1308件,参与1543人次,除了在生活上提供帮助外,让老人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关怀与温暖。
李福军是和庄供电所的一名农电工,2012年底检查身体发现患有骨结核,在济南前后做了两次手术,花费治疗费用近20多万元,现在仍需药物治疗。巨额医疗费用压垮了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生活极其困难。获悉情况后,莱芜供电公司将其列为“爱心彩虹”帮扶对象。2014年5月12日,公司组织专项捐助活动,公司领导亲自登门看望,将两万多元爱心捐款送到他的手中。长期以来,莱芜供电公司每年都会组织对公司内部困难职工和农电工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定期进行走访慰问,为他们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是莱芜供电公司员工沈延峰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厨师,他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长年奔波在义工战线上,不仅成为“爱心彩虹”使者的中坚力量,而且成为莱芜义工协会副会长。他长年活跃在义捐、义演的第一线,舍弃自己的“小家”,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无私奉献给了社会“大家庭”,帮一个个困难家庭渡过难关。
刘朝霞是莱芜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综合室的一名年轻员工,在一次外出途中,她亲眼目睹了一场车祸现场,一对年轻夫妇撇下了一双年幼的儿女。初为人母的她为那些失去父母孩子的生活感到揪心。于是她主动联系公司工会,与一个贫困女童建立了长期帮扶关系。她说:“我们少参加一次聚会,少乘几次出租车,也许就能帮助一名孩子。如果我的行动能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团队中来,或许就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刘朝霞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多年来,莱芜供电公司开展“爱心彩虹”帮扶活动不仅帮扶救助了孤寡老人、失学孩子,温暖了一个个困难家庭,也温暖了志愿者的内心,一次次帮扶活动让“爱心彩虹”使者收获了爱心、收获了感动。
?志愿者为中小学生讲用电安全
?志愿者为90岁孤寡老人送“福”
新闻推荐
□记者王亚楠通讯员张素华报道本报济南3月17日讯今天,省环保厅通报了2月份全省水环境质量状况,全省四大流域中,省辖淮河流域及南水北调沿线和半岛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小清河流...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