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媛媛 通讯员 袁致甲 田圆圆)“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尚未进官庄镇吴家村道德讲堂,老人们铿锵有力的歌声便传到耳畔。“孝文化先行,整个吴家村风气正、民风纯,乡村和谐,在被评为济南市首个‘中华孝心示范村\’后,今年再获‘全国文明村\’殊荣。”该村村支部书记张新林说,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开展社区建设、崇尚孝心文化种种举措让吴家村文明深入人心。经济带动集体增收农民富裕
“我在这打工,管理一下蔬菜,浇水施肥,一天能挣50元。”在吴家庄园工作的本村村民表示,与他一样在此打工的还有10余人。2013年利用旧村改造整理出的330亩土地,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吴家庄园。建成3000平方米的智能自控连动温室大棚,种植冬季果蔬、热带水果,铁皮石斛,建成4000平方米的草莓大棚,带动农民增收。
另外,吴家村利用旧村改造腾出的土地建设工业园区,入驻园区的以机械铸锻为主导的民营企业60余家,靠租赁收入和村集体企业经营收入等2014年村集体收入160余万元。
以孝为先乡村文化蔚然成风
“金窝银窝不如吴家村的老年公寓,房子冬暖夏凉,老人在一起还能互相有个照应。”在吴家村居住了近3年的75岁老人刘良山乐不可支,2012年,该村为安置老人,该村建设37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电梯、家用电器、家居一应俱全,70岁以上可拎包入住。
“当前,我常来道德讲堂做义务讲师,专讲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等,把孝道传承下去。”刘良山说,每周,前来听课的老人和孩子让这个讲堂座无虚席。该村在做到老有所养的同时,以“孝德”为核心的“四德”工程建设上下工夫,积极开展“以孝治村”活动,通过道德讲堂建设,树孝风、做孝事、定孝制,重新唤起村民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乡村文明全面深化统筹推进
吴家村仅是章丘全面深化推动乡村文明建设的一个典型范例,该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扶持资金,大力推广支部“一加三”工作,积极支持村集体增收项目发展。全市60%以上的村集体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百万元明星村”达到50个以上,取得了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益、农民得实惠的多赢效果。
当前章丘把乡村文明行动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统筹推进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庄、文化惠民“六大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环境面貌的显著改观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新闻推荐
本报4月26日讯(记者 陈加宝)25日上午,市城管局举办第三期城管开放日,围绕城市管理精细化召开问计于民恳谈会。济南城管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市民代表、办事处代表、居委会代表、媒体记者等各界...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