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硕 周茂本
一
座拥有近百年历史的现代化老厂,在泉城谱写出劳动所造就的美丽篇章,“泰山”品牌的背后带有多少人的感慨与神韵。山东中烟济南卷烟厂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它从诞生的一刻起就从未停息,一直用不停生产奉献着。2014年纳税超过70亿元,这是济南卷烟厂全体干部职工严格执行精益管理各项要求取得的成绩。作为济南卷烟厂的工人,他们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他们用双手铸造泰山品牌,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卓越。胡新民创新路上的追梦人
近日,山东省轻工纺织工会召开第一届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授予济南卷烟厂“胡新民科技创新工作室”山东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胡新民科技创新工作室”是由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胡新民作为带头人,与车间15名工作经验丰富、创新能力较强的业务骨干组成的创新团队。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始人,胡新民自197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卷接设备的维修技术工作,曾操作维修过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新中国”卷烟机和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速卷接机组,亲眼目睹并经历了卷烟设备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历程。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凭借多年的专业知识和生产经验,胡新民深知只有自己一个人技术好不行,还要做好技术上的传帮带,让所有的维修人员技术都过硬,才能将设备和生产搞好。2009年成立“胡新民科技创新工作室”后,作为负责人的他,甘做人梯,通过各种方式言传身教,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维修、保养、点检心得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带领工作室成员进行技术创新、科技攻关,使车间维修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有许多人走上了关键的技术岗位,成为车间的技术骨干。“胡新民科技创新工作室”成立后致力于技术创新和操作法创新,通过创新成果的实施带动了企业产品质量、维修质量、设备效率、节能减排效果的不断提高。《卷接机组上胶辊及法兰传递结构》《卷接机组的圆刀清洁装置》荣获国家专利;《提高ZJ112卷接机组烟支圆周标准偏差合格率》《提高GDX2往复机构密封失效时间》获中国质量协会精益管理优秀项目。近三年来,完成技术创新成果161项,获得专利2项,获得4个省部级奖励,一个QC小组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4项六西格玛成果获得全国优秀项目奖,在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劳动强度,节能降耗,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
培养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也是工作室的重要职责,工作室人员作为企业兼职教师和专业技能带头人,主动承担起案例与教材编写工作。积极编写各类技能培训教材和课件,特别是新型设备教材的编写,同时还积极参加行业内的培训与交流,承担了《烟草行业卷接工职业技能、职业标准鉴定题库》和《技师技能鉴定培训教材》等任务的开发与编写。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传帮带,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需求的人员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利用师带徒、各种技能竞赛、技术比武、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等形式传授技艺和知识,使职工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2013年,工作室成员周继武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韩永获“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胡新民科技创新工作室”为济南卷烟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杜 斌维修能人乐于奉献
他爱岗敬业、勤于钻研、无私奉献、勇挑重担、开拓创新,这就是2014年“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获得者杜斌的写照,他唱响了一曲维修能人的奉献者之歌。
1991年,年仅18岁的杜斌怀着对烟草行业的无限热爱来到济南卷烟厂。他先后做过6000型包装机操作工、GDX1包装机操作工、维修工。凭着一股干劲,他很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维修工。在日常工作中,他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维修思路:维修是一种责任,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要掌握先进的维修技术。同时,对设备故障的排除与维修一定要考虑周详,首先要把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放在第一位,然后才是排除故障。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维修技能也得到快速提高。他所负责的设备有效作业率和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维修事故率和配件损坏率直线下降,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设备维修“能人”。
杜斌始终坚持“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小透明纸和铝箔纸破损是长期困扰操作工的两大难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这两个问题引发质量事故。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杜斌带领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难题终于攻克了,他改良了容易引发质量问题的相关设备部位,节约了原材料,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烟用薄膜BOPP替代PVDC》项目,解决新材料在设备上使用所出现的下纸堵塞、包装不紧凑、挤包破包等技术难题,为企业节约材料成本300多万元;《包装机小透明纸卷架刹车装置的改进》和《GDX1铝箔纸压弧滚的改进》项目,得到了行业专家的肯定,获得了国家专利。他先后有15项成果获得企业及省局技术创新奖,3项获得国家专利。
2007年,济南卷烟厂设备搬迁工作拉开大幕。杜斌负责11台GDX1包装机、5台GDX2包装机的搬迁任务,包括设备拆卸、喷漆以及新厂设备的对接和调试,任务异常繁重。为顺利实现“机不掉漆、人不掉皮,确保生产搬迁两不误”的搬迁目标,杜斌一直“盯”在设备搬迁的现场,一天下来常常累得腰酸腿疼。为保证设备对接,他跑前跑后进行观察和校正;为了保证设备安装调试进度,他晚上加班到八九点钟是常事。家里老人他顾不上照顾,孩子他忘了看管,但他负责的设备搬迁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得到了领导和职工的认可。
董树艳专注质量30年
作为一位专注质量30年的生产巾帼,董树艳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济南市食品行业先进工作者,济南卷烟厂标兵、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但在日常工作中,她更愿意以济南卷烟厂一名“质量人”自居。
多年来,董树艳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执着的敬业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扎根于质量管理工作岗位。她组织精尖力量进行技术革新和质量改进,摸索出一套质量管理的先进举措,并取得良好成果。她组织编制《2014年济南卷烟厂产品质量升级版方案》,以稳定过程控制、提升员工素质、提高产品质量和确保质量安全为目的,着重做好泰山重点品牌的质量保障与提升;制定实施《济南卷烟厂产品质量考核办法》,强化质量考核意识,加强质量工作职能,明确质量主体责任;借助SPC平台,成立项目组建立卷烟产品质量评价和预警系统,提高产品质量的管控能力,提升产品的预防预控能力;对检测室进行恒温恒湿改造,规范检测仪器校准、校验。
她以维护产品质量为己任,把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线;组织开展济南卷烟厂“质量管理年”活动,通过专职质检员技能培训、质量隐患大排查、检测仪器共同实验、六西格玛发布会等系列活动,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和检验技能;建立工艺质量管控体系大纲,从生产全过程重点关注影响消费者需求和感官内在质量的关键参数和关键指标,夯实质量管控基础。在企业2015年度十大专题工作中,她作为精益质量专题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人,加班加点,进行专题质量分析、细化分解工作措施、落实质量责任,对《经营质量专题工作方案》条条把关,对原辅材料和卷烟成品进行精益管控。国家局、省质监站、公司内部产品抽检合格率100%,为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为泰山品牌的提质增量作出了突出贡献。
她坚持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但是创新不能只是空中楼阁,更重要的是要有实实在在的方法。她采用质量创新手段,促进质量工作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参与《卷烟质量要求》、《卷烟质量检验规程》等项目的编制工作。其中,《卷烟质量要求》荣获山东中烟公司科技项目一等奖。她同时开展QC、精益六西格玛培训,为企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质量创新管理人才;举办企业QC成果、六西格玛项目发布会,推荐优秀成果到行业、省、市、公司进行交流、学习。2014年,她为公司培养质量工程师10余人,通过六西格玛黑带考试12人,征集QC、六西格玛成果74项,其中获得国优奖项9项;行业奖项1项,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9项;济南市一等奖7项、二等奖1项;中烟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2013年企业荣获“山东省质量奖”荣誉称号。
严谨的制丝工艺质检组
作为济南市总工会评选的“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济南卷烟厂制丝车间工艺质检组共有21名成员,包括硕士研究生6名,本科生9名,专科生4名。其中,检验技师1名、质量工程师7名,具有较高的理论文化素养。班组承担了在全车间中监督、指导、培训工艺质量方面的知识、技能;检查、考核工艺纪律、过程质量,确保产品质量稳定,降低原材料消耗,生产任务和各项质量指标的完成。作为工艺质检组,他们需要对产品质量负责,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每位成员牢固树立了“立足岗位,服务于产品质量”的理念,为产品质量的稳定、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工艺质检组是制丝车间生产的指导者、把关者,既要为每个生产岗位服务,又要严格监督岗位生产情况,每天要跟无
数的指标、数据打交
道,容不得半点懈
怠。为了加强班
组基础管理,建
立完善管理制
度,工艺质检组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涉及人
员、权限、
物料、方
法、检测、记录等。如保证物料管理的《烟叶配方执行通知单》、《物料管理规定》,保障对产品质量有效控制的《制丝过程检验规程》、《过程不合格品分级处置规定》,强化班组管理的《质检员、工艺员工作职责及流程》、《工艺质检室管理规定》……每一项新规定,班组都是在结合车间生产实际,反复讨论修改后才下发实行,目的是能够真正发挥效用、服务生产。以《制丝车间在线仪器仪表点检管理规定》为例,它对车间38台水分仪、30台皮带秤、17台测温仪和13台流量计的校验方法、校验周期、人员职责、调整情况记录及传递进行了科学的规定,对水分仪实现了分通道检验。目前车间在线仪器仪表的准确性得到一定的提高。制叶水分仪偏差由原来的0.8%降低为0.35%,制丝由原来的0.63%降低为0.22%。
为实现班组目标工艺制检组,完善了以班组长为核心的监督检查、过程控制、培训学习等职能,理顺运行机制,整合、优化班组各项资源。随着制丝加工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及“数字化描述体系”的日趋成熟,集中控制操作模式也将代替传统的操作模式在制丝车间全面推行。由于传统的“事后检验把关”已严重不适应制丝过程控制的要求,制丝车间在质检人员职能转变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转变后的工艺质检人员工作在保留原主要职责的基础上,根据新的控制模式,又添加了仪器仪表的点检、设备参数的监控、质量指导及培训、数据分析等职能。质检人员职能转变,大大提高了工艺质检人员参与过程控制的积极性。
工艺质检组成员利用自身掌握的先进质量管理知识,积极参加各类质量改进活动,并且积极推动车间各项技术改进工作进行。2009年至今,班组成员每年参与或主持各项QC或六西格玛30余项,主要涉及工艺技术指标完成率的提高,制丝成本的降低,制丝过程稳定性的提升等,切实有效地为企业的质量提升作出贡献。2013年QC成果《降低8000制叶线滚筒粘料率》全年节约滚筒余料6492kg。2014年六西格玛项目《提高8k线制生丝过程含水率西格玛水平》获得山东中烟第一名。
新闻推荐
答得了问题,挨得了谩骂,忍得了委屈,扛得了辛苦……海关旅检关员的一天□本报记者 李冬阳 通讯员 李赛赛
旅检关员冒雪对进出境航班进行监管。没有双休,没有节日,“白加黑”的工作模式,这样的工作会让很多人打退堂鼓,可这就是济南海关驻机场办事处旅检关员的真实写照。早上5点30分,整个城市还笼罩...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