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玲(右)每天为女儿按摩,缓解孩子疼痛。
4月14日,济南从倒春寒中苏醒过来,在南部山区的南高村,春光洒进每个角落,河中蛙声一片,整个村庄都生机勃勃,唯有村民张延玲的女儿正在慢慢凋零。
消毒、换瓶、拔针,记者来到张延玲家时,她正给在家打吊瓶的女儿拔针,动作娴熟,整个家中空荡荡的,最值钱的要数桌上那几瓶“免疫球蛋白”针剂:“每隔4天打一次,一次10克,400块。”张延玲对记者说:“我和卫生站说好了,给我进5克一瓶的,分两次打,这样比10克一瓶的能便宜37块钱。”
对于钱,张延玲十分计较,这些年,她需要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才能维持整个家的运转和支付女儿昂贵的医药费。
1996年,张延玲4岁的女儿得了怪病,肚子比普通孩子大好几倍,走路都困难。张延玲带着女儿跑遍了全市各大医院,得知女儿患上了罕见的尼莫匹克病,全国只有70例,所有医生给出的答案都是“无法医治”,并且劝她放弃治疗。这一噩耗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无法承受的。从痛苦中醒过来,张延玲决定不管医生怎么说,她都坚决不放弃女儿。
多年来,无论是省内还是省外、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只有一丝治疗此病的希望,张延玲便带着女儿去医治。从女儿患病后,母女俩成了济南各大医院的“常客”,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在病房中度过。女儿因患病,肚子占了体重一半的重量,生活无法自理,就连自己倒杯水都难,沉重的“肚子”压得她浑身酸疼,只能睡在沙发上,而张延玲便日夜陪伴,每天坚持给女儿擦洗、按摩,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
如今,4岁被医生判了“死刑”的女儿活到了23岁,创造了奇迹,而在这漫长的近20年中,张延玲夫妇先后花费了近30万元。为了凑医药费,张延玲在寒冬里冒雪蹬着三轮车到济南市区卖猪肉,凌晨出门,傍晚回家,脚上的鞋子被雪打湿、结冻,到家脱都脱不下来;为了凑医药费,张延玲的丈夫忍着腰突的疼痛起早贪黑外出打工,晚上回家疼得腰都直不起来……
今年,女儿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肝腹水使她难以挪动半步,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面对女儿的痛苦,张延玲心都碎了,但她却依然坚持不放弃:“在孩子面前,绝对不能悲观,收起所有苦和泪,因为我要为她撑起生的希望。”(本报记者 李小梦 通讯员 王存存)
新闻推荐
本报4月19日讯(记者 刘文)从昨晚开始,济南市再次降下春雨,截至今天中午12点,全市平均降雨量达到了12.4毫米。这次降雨过程持续时间较长,覆盖面积广,不仅明显改善土壤墒情,更有效补给了地下水,让济南保...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