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发现,工业北路的王舍人至济钢铁路桥路段南面的非机动车道,去年曾挖开五六处路面清理地下排水管道,可清理完后,路面只进行了简单修复,没重新铺沥青,现在的路面比原来低下许多。短短一段路上,竟有六个“陷阱”,行人路过只能绕行。
这种事件已不是个例。近年来,在济南市的许多道路下设施工程事经常出现这种尴尬。有时是路下煤气、排水管道维修,有时是地下电路铺设等,工程收尾时,总有一部分施工方,留下不该留的“小尾巴”,使本来的便民措施起到相反作用,市民获得的不是城市水平提高后的便捷和幸福,而是不应该的郁闷和无奈。
完善路下各种设施是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这本是一件大好事,做好了,可提高城市档次和市民的幸福指数。但城市建设即要讲质量,也要讲责任和细节,注重全过程,不能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使本该提高方便的民心工程却成了扰民工程。希望相关部门重视快点对这一段路面进行修复,让原本出于良好初衷的便民工程别再扰民。(市民 张颂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刘阳“一周时间,六部影片,每部影片放映两场。能在济南大银幕上看到这些高大上的影片,机会难得。”“小小的影展也许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力,对商业院线来说,本可以不办,百丽宫做了,影迷...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