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4月4日讯 (记者李鹏)4日上午,84岁的王焕奕老人委托自己侄女赵女士给本报送来一份倡议书,希望更多人接受用海葬取代土葬。
赵女士说,王焕奕老人认为,海葬最大优势在于不占用子孙后代的土地,所以一直提倡并多次表示自己百年之后就采取这种方式。在这份倡议书中她写到,1986年底就有人动员王焕奕购买公墓,理由是价格会逐年上涨,但遭到她严词拒绝。“她一直没有买墓地,就想在去世后将骨灰撒到大海中。”赵女士称,前几年“海葬”这种模式在青岛开展后,启发了王焕奕。“她非常赞同这种埋葬模式,也给我们做工作,现在我们全家都肯定了她的想法。”
“这封倡议书是她一笔一划写就,然后让我们用电脑打印好了送过来的。本意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人肯定这种模式,为后代造福。”相关链接
海葬是将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种葬
法。骨灰撒海,冲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我国民政部曾在2013年时提出,要鼓励生态安葬,对不保留骨灰的实行免费海葬、撒散等生态化安葬,并对其家属实施奖励。
2013年,在济南首次组织的海葬活动中,参与海葬的家庭共为18家,海葬骨灰盒共20个。4月20日,这些逝者骨灰被撒入青岛的大海之中。 (记者李鹏)
新闻推荐
4日,清明假期首日,济南景区、墓地周边车流量骤增。经十路上出现大面积压车情况。 记者黄中明 摄□本报记者 陈延鹏4日是清明小长假第一天。济南各地出现市民集中出行扫墓祭祖、踏青游玩的...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