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对世界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丝绸之路”,正在被时代赋予新的内涵。
胶州,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新机场的建设更为立体交通丰满了“羽翼”。作为省内重要交通枢纽之一的胶州,依托独有的“海陆空铁”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全力打造多式联运重要支撑,打通国际物流大通道,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截至5月底,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到发总运量达27708标箱,到发总量较2014年同期增长122.6%,其中发送量增长165%。
我市积极对接青岛海关、黄岛海关,推进海关入驻完善检验检疫职能,3月初与黄岛海关签署《全面加强合作备忘录》,黄岛海关选派专职人员全面负责“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相关开办工作。市政府积极与青岛港、中铁联集总公司、济南铁路局联合出台扶持政策,已实现胶州至黄岛铁路运输零收费、铁路中心站全程服务零收费“两个零收费”。无论货满货缺,济南铁路局保证每天在胶黄之间对开两次班列,以确保运输时效。协调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对接铁路总公司,积极争取胶州至郑州圃田、西安新筑、山西侯马班列政策支持,开拓新班列。同时,通过对接青岛港引进船公司入驻,目前已与中远、中外运、中海、中通、海丰、中谷新良、韩进7家船公司达成入驻协议,其中中心站已与中远、中外运分别开展业务合作。
通过市政府、中铁联集、济南铁路局、青岛港四方努力,充分发挥海铁联运、公铁联运优势和作用,多式联运运力运量稳步提升。发送货物主要有冷藏箱、纺织品、石油焦、商品柜,到达货物主要有进口冻肉、纸浆、木材、石粉、塑料。在铁路、港口各方给予政策支持的基础上,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作为运营主体,积极拓展与胶州本地企业的密切合作,天驰仓储公司的进口冻肉、铁建燃料公司的煤炭等纷纷选择海铁联运。积极开拓新客户,与中远、中外运分别开展由胶州出口至中亚的玻璃散货、由河南出口至韩国的强氧化铝业务,还与高密凯航物流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为中心站今年20万标箱的到发总目标提供了保证。多式联运有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节省了运输时间。以距离中心站10至20公里为例,多式联运往返青岛港相比原来的公路运输平均降低400元/标箱,我市天驰仓储和铁建燃料两企业,每年因此可分别节省200万元和360万元。
多式联运,给胶州带来的是一种“叠加”效应:不仅促进了公路、铁路、空港、海港联运发展,为胶州乃至山东半岛的物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形成连接“一带”与“一路”的对外经济走廊,向东打通日韩以及北美、加拿大至中亚和欧洲的通道,向西打通至欧洲的通道,向南打通至东盟、北非的通道,搭建一条全新高效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连天、接地、向海”的大交通格局已初具规模,随着多式联运区域通关一体化工作的推进,胶州的海铁联运、空铁联运、公铁联运优势将全面增强,大幅提升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水平,为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桥头堡夯实基础,更多企业将享受其便利和实惠。(辛洁)
新闻推荐
胶州至中亚班列开行 徐振溪、张德平、孙永红等出席班列首发仪式
...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