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梦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王国栋贺金涛
过去在食用鱼市场有名的“养鱼大王”——茌平县冯屯镇唐洼村养鱼专业户高士禄,今年在观赏鱼市场打出了“名气”——他在农村土坑塘里养殖锦鲤大获成功。
1997年起开始搞水产养殖的高士禄,多年养殖面积都保持在100亩以上,是在省内有一定名气的水产养殖专业户。
2010年,高士禄敏锐地发现,食用鱼市场开始饱和,新的增长点亟待开发。经过一番考察,他把目光锁定在与鲤鱼同属底层鱼的锦鲤上。锦鲤作为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鱼中贵族”之称,市场前景持续看好,高士禄打算用锦鲤代替鲤鱼,与草鱼、鲫鱼等食用鱼混养。
当年夏天,他便划出了半亩土塘,购进了少量锦鲤鱼苗开始混养试验。多半年时间,高士禄总结出一套“多鱼混养锦鲤管理法”和“锦鲤越冬养殖办法”等“土法”,“锦鲤不光个儿长得快,看起来比专业锦鲤养殖场的还欢实。”
2011年秋,高士禄拿出30亩的养殖面积,开始批量混养锦鲤。到2012年夏天,30亩混养锦鲤获得丰收,“40公分左右的锦鲤有2万多尾,大规模品相好的有4万多尾。”高士禄悬了一年的心终于放下了。
成功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
从2012年夏天开始,高士禄就为卖锦鲤“操碎了心,跑断了腿,磨薄了嘴”。大部分经销商一听是土鱼塘里混养出的锦鲤,就直接拒谈,好不容易用车接了几家小经销商来实地查看,结果回去后也都没了音讯。
到了秋天,他又送了几十条锦鲤到三家经销商处去展示,结果第三天就接到电话:“你这锦鲤脾气太暴躁了,一进水族箱就东顶西撞的,根本不是观赏鱼,拉回去吧,别把我们的鱼带坏了。”主动给其他两家打电话,“都是嫌咱的锦鲤野性太大,不亲近人。”当观赏鱼卖的路子彻底断了。
最后,高士禄只能把百元一条的锦鲤当成普通鲤鱼论斤卖。初步估算,锦鲤鱼苗购买、饲料投放、人工投入等所有的损失加起来不下60万元。
虽然“头一炮没打响”,但高士禄一直没有放弃,不断寻找经销渠道和驯化锦鲤野性的办法。
2013年4月,多年从事观赏鱼市场销售的济南客商迟连军,被邀请来到高士禄的鱼塘参观。参观完毕,迟连军提出:“销售我有渠道,驯化我有办法,就看你拿什么诚意来打动我了。”经过两个多月的讨价还价,迟连军以销售渠道和驯化办法换取高士禄养殖场20%的股份,双方正式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伙伴”提供的驯化办法很简单:把即将销售的锦鲤,从大鱼塘里捞出来,以较大的密度在小水池里养殖1个月。办法简单,投资也极少,但效果却极为明显,经过小池集中驯养后,锦鲤的脾气明显变得温柔舒缓、极少怕人。
经过两年的努力,如今高士禄土养的锦鲤市场销路逐步打开。去年年末逐步进入了济南、杭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观赏鱼市场。“这个月卖出了1000多尾,平均每条赚300元。”高士禄笑着说。
他说,如果市场还能进一步拓展,他就打算和老迟谈谈,看能不能让周边的水产养殖户也参与进来,大家共同致富。
新闻推荐
□通讯员张治林记者李振报道本报济南讯近日,记者从国网济南供电公司获悉,今年以来,济南市智能电表安装推广继续提速,上半年全市累计安装智能电表15.05万只,采集覆盖率达...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