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栗晟皓
通讯员有东士朝京华报道
本报日照讯7月23日,海汇集团莒州集团有限公司机械配件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片繁忙景象。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出口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火车、汽车以及矿山等机械配件的原材料,竟然是海汇集团内部机械公司的下脚料。
“这种下脚料在以前毫无用处,都是以每吨1600元到1700元的价格当做废品卖掉。但对设备和工艺进行改造提升之后,用这些废品生产的产品每吨价值可达到12000元到18000元。”公司副总经理郝彦君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类似的技术革新和提升在海汇集团比比皆是,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一种企业氛围,由下属公司企业每个月上报的创新项目就达20多项。为打造国际领先的环保技术产品,企业把加强产学研合作作为提升产品科技竞争力和附加值的重要抓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先后在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城市设立研发与市场服务中心,与山东大学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环保科技创新体系。
目前,集团建有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建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截至目前,共获授权国家专利141项,集团被授予三星级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
“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海汇的崛起和发展正是依赖于技术的创新。”海汇集团副总裁刘文国说。
新闻推荐
□记者冯磊报道本报济南讯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山东公安交警部门自8月1日至9月27日开展集中整治交通违法统一行动。第一阶段为期10天,整治重点是旅游客车、“营转非”客车。行动...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